【必备】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我们在生长》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
生长发育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每一个学生都在亲身经历的事。虽然生长现象是学生所熟悉的,但毕竟对于三年级同学来说这是较为抽象的,如何才能提高他们对于研究自己的身体的兴趣?另外,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并没有对自己的生长情况作过系统的记录,所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生长情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是比较困难的。
根据以上对学生情况的初步分析,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系列的游戏和动手活动,既引起学生研究自己身体的兴趣,也从活动中调动学生的记忆和已有经验、常识,并通过利用这些素材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获取有关我们在生长的证据。
对于初次接触《科学》科目的三年级学生最需要的就是教会他们一种科学的,有条理的思维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使他们在日后的科学探究道路上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新的处理,把该课划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在研究生长过程中种种变化特征的同时,培养学生系统的科学思维;第二课时主要是学生的测量、记录、分析表格活动,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测量记录自己身体生长的变化,并能在课后坚持定期测量、记录、积累数据,通过分析比较这些数据,关注自己的成长,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根据以上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我为该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目标:而该教学目标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学过程要体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教学中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一定的情景,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有效的科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是相吻合的。
科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长大的相关事实。
科学探究:学会系统分析我们在生长变化的感性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知道珍惜健康,知道成长的重要。
围绕着教学目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学的整个流程,以及每个步骤我的设计意图。
在课的引入环节中,以游戏——为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顺序排序,并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生物找出生长的科学规律。《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并向他们提供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在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通过游戏让学生唤起了他们的生活体验,他们也会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兴奋感,其探究的欲望和自信也就更为强烈,同时也使学生回忆起由小变大这一生长的最基本特征,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接下来的科学探究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把它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人的生长特征变化;第二部分:探讨能记录下自己生长变化的方法。
第一部分,我大胆地让学生制作虚拟人物——小明的两个不同生长时期的模型。让他们通过模型设计、制作及比较,回忆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的种种变化;通过动手做模型,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供一个形象的实体,理解身体的变化情况;通过对自做模型的介绍,在老师的点拨下,从外到内来探究研讨生长过程中的身体内外变化的种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做的模型可以很简单,但必须得反映出虚拟人物的两个不同时期。在学生对自己组模型的介绍时引导他们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可以看到学生对人生长过程中种种变化的表述是丰富的。比如他们利用模型的比较向同学介绍人在生长过程中体重、身高、四肢、躯干等表面的生长变化。在完成了身体表面的生长变化的探究后,“那么哪些时在做模型过程中不能反映出来的呢?”学生在我这一句问话的点拨下继而如火如荼地转入到对身体生长过程中内部变化的研究中去。在此,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知识层面下的学生对身体内部变化的表述也不同,从“脑发育了”、“肺功能增强了”等等到一些较为专业的身体变化术语学生都谈及到了,使课堂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在探讨记录自己的生长变化的方法部分。在小组讨论举例后,教会学生应用发明技法中的“头脑风暴法”在规定时间里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尽可能多地写出(形式不限可以用图画或文字表示)能记录生长变化的方法。我认为该环节的设计突出了探究科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对于研究成长现象这些较为单调的问题上,在形式上若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师生之间单调的一问一答。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那么教师必须要精心创设一个情景让全体学生带着兴趣深挖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游戏、讨论、创设情境动手做等形式不仅丰富了课堂,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科学方法的掌握为学生以后的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总结环节中,教师利用学生的评价,对这些自行设计的方法进行分析,鼓励学生不断反思,让学生明白每个方法的使用优点与不足。“怎样才能准确地记录自己的生长”,就是这节课留给大家思考的问题,也是下一课时继续进行的教学探讨活动。课后我让学生就本课自己组的表现,互评,自评,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和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上我运用多媒体课件,用铃声及“时间到”的组合图片有效地控制每一次学生活动的开始与结束,使整个课堂做到收放自如。
总的来说这样的设计使之做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在课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思维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这类以思维训练为主的讲授课不再停留在沉闷,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使我们的科学课堂活起来!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九册第二十课《学会看病》结合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我对我的教学有如下想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课文以独特的视角,反映母爱的广袤深远。
我认为本课教学大的目标在于两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二是激励学生在生活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具体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后改为: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多种方法的阅读训练,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感悟到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特殊的浓浓的爱子深情。激发学生独自面对生活、磨炼意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母爱。
2、激励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注意磨练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从生活自理的角度,为人生尊基。
二、说理念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教学设计时我重在立足文本,挖掘文本资源,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多元的解读,激情的朗读,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读”与“写”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说流程
本课的教学,我是按以下环节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是为了从整体上认识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有初步的感情认识和体会。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用曲线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都是为了帮助学生们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东西。
(三)、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四)、精读课文,感悟母爱。
在这里,我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我认为作为学生,应该感悟到的有两点:第一是文中这个孩子自我培养的意识。从始至终这个孩子对于母亲没有一丝抱怨与怨恨,因为他知道这是在锻炼自己具有生活的能力。所以,他顺从,即使是在生病的情况下也去尝试。这个孩子的表现应该会带给学生们一种启示,即应该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或是创造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第二,就是应该感受到母爱不仅仅是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要认识到严格也是一种爱,不去帮助自己也是一种爱。所以,要让孩子们提升对爱的认识,我认为是相当必要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认真读,用心品,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使他们更真切地走进文本。
(五)、总结全文。
课文中的母亲用独特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而且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教育的方式很多,都源于一个字’爱”。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时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它!
四、说教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单元目标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有如下三种:(1)、情境渲染法:如开始通过谈话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教学中教师激情的点拨和总结;(3)引导学生们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情感等,这些情境的渲染对学生学习文本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朗读体会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有所认识,有所思索。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前面设计的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完成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实际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第一:谈话导入,问同学们生病时候该怎么办?(生回答:妈妈带我治病)可接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读课题。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先标好自然段序号,再分角色朗读,并想想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交流,检查字词,我会让小老师带读,学生比赛读,老师相机评价,指导,纠正!
第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在这一环节,我将重点品读“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为了更清晰的呈现,我将分以下层次。
首先让学生理解妈妈决定让学生看病的真正含义。
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品读“那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我将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妈妈心理描写理的 话“我的心立刻软了......(爱子心之矛盾)
“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妈妈......(课的自责,爱子之切)
让学生读,并说它们涵概的含义,读完,再回去读中心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在磨练自己”
再以上理解上,我再让学生读那句“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趁着学生思维有一定集中,紧接着,我又将学生引入母亲勇气回升的段落,让学生读、想、悟。来体会“我知道,应该不断的精读文本后,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
六、说板书
在设计板书时,我主要抓住文中表现人物特点,针对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内容进行板书,表达本课的中心。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指导思想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依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主,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学思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作用下,营造良好学练环境,使学生身心愉快,气氛和谐,成功愉悦。提高技能,增强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勇于竞争,果断勇敢的良好品质。
二、教材分析
接力跑是几个人互相配合,紧密协作,分别跑完各自规定距离的集体项目,又是在田径运动中唯一体现集体合作的运动项目。他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有较多的思想教育因素。接力跑和快速跑的技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接力跑有传递接力棒的技术,要求各棒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在快速跑中完成传接棒。所以,接力跑既可以发展速度素质,协调性和培养快速奔跑能力的有效手段,又可以培养密切合作的集体主意精深。
三、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初中学生,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但又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针对这一特点,我采用了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 、教学目标
1, 学习掌握传接棒技术,以学习下压式传接棒技术为主要内容。
2, 掌握好传接棒时机与配合,控制好情绪,增强自信心。
3, 在课外活动和校级运动会等能够运用传接棒技术。
4, 增加趣味性接力赛,让学生在活动中用智慧和技巧与同伴协作,体验成功乐趣,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五、学习的重、难点
重点:交接棒的配合。
难点:接棒人的预跑时机。
六、教学方法
(1) 教法:
针对课的目标和学生身心特点,本课采用启发引导法,合作探究法,激励调节法,价值体现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集体智慧,培养克服困难的能力。
(2) 学法:
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学生主体性。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着重运用观察,评价,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七、教学程序
本课的设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本课特点,我把本课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部分。
(一)开始部分(计划用时2分钟)
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任务,提出学习的要求,指出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3).安排见习生(在开始练习的时侯)。
组织:成四列横队站立。
通过课堂常规,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准备部分(计划用时五分钟)
在准备部分我安排了慢跑和徒手操
慢跑(2分)
徒手操(3分4X8拍)
(头部运动,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弓步压腿,仆步压腿)
让学生慢跑和做徒手操的目的.是让学生身体预热,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通过徒手操提升学生身体兴奋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气氛,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三)基本部分(计划用时30分)
(1)讲解示范传接棒技术(分为下压式和上挑式)
通过讲解并示范完整的传接棒动作,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正确、完整的动作表象,了解动作技术各环节
(2) 原地传接棒练习3-4次
学生模仿老师原地传接棒动作并原地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并即使解决问题,特别是接棒手型)
(3) 分组进行传接棒练习
学生被分成四路纵队分别站在指定的一块场地上,一组一个棒,让学生每人持棒跑规定的一圈然后将棒交给下一名同学,然后跑至队尾下一名同学再跑,依次进行,注意的是接棒的同学要采用背向接棒动作。没轮到的同学要仔细观察本组的动作,并且要原地做一下接棒的手型及动作。
(四)结束部分(计划用时3分)
(1)放松练习:通过慢跑使身心得到放松,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课堂总结:对学生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进行总结,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指正,对好同学进行表扬,对其他同学提出进一步要求和鼓励,使其有信心学好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3)宣布下课,收回器材。
八、教学效果预计
(1)目标达成效果较好
(2) 运动强度在中等以上,平均心率在130—140左右
(3) 社会交往活动目标达成水平四
(4)运动密度在30-40%左右
九、教学评价
学生完成本次课的学习过程中,能有90%学生能掌握下压式背向接力跑的传接棒技术,并能运用于实践。学生不但在身体上得到锻炼,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全体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有一种成功后的喜悦。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得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同时,学生间团结合作,互相帮助,有团队意识,责任感,使教学得到充分落实。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通过这节课深入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三、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会画高。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脑思考等方式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难点:作平行四边形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五、说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我注重了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为主线,通过教师提问、演示、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新知。
六、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小黑板等。
学具: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量角器。
七、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巧用实例,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有平行四边形的图,请学生找有哪些平面图形,当说到平行四边形的地方用红课件闪烁一遍,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师生小结后问:“想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更多知识吗?”教师板书出课题。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新欲望,明白探究内容。)
活动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要求学生用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纸片用眼先看一看边、角有什么特点,再用尺子、量角器实际量一量,并把发现的结论填入“我的发现”报告单中。然后请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对发现多的及时进行表扬,师生共同整理板书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接着问:“刚才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那么怎样定义平行四边形呢?”(同一组小声议一议,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定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新知,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能力。且对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
活动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用长方形的活动木框,用手捏住两个对角,向内外拉。请学生观察有什么变化,说明了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性质。师生小结板书出性质。
(设计意图:用实物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获得新知。)
活动四: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活动五: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 下面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 你能从下图中找出你学过的图形吗?
3、 标出下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二、说理念:
1.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 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想它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2. 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根据其它的化石推想成因,学习有依据的合理的进行想象,培养想象能力。
3.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说教与学活动步骤:
(一)整体把握课文,进入语文实践
教师出示文中“琥珀”的图片,学生围绕这块琥珀,说一说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与它的价值这一段落,学生进行朗读,发现“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和科学家一起合理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二)探究学习,在语文实践中想象
这一环节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想象能力的体现。
1. 教师请学生看着这块琥珀,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科学家,推测琥珀的形成会想到什么?
2. 学生会想到要有松脂包裹两个小东西,而松脂的形成必须是在炎热的夏天从松树上渗出。这样学生再来读课文可以找到许多相关琥珀形成过程的语句。
3. 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说一说它们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4.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块琥珀的价值还在于同时有两个小东西被包裹在松脂球中,使人们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教师演示:用一大滴松脂来包裹一只苍蝇和蜘蛛,学生发现这并不能做到。因为苍蝇和蜘蛛都会在松脂落下来的一瞬间逃离。此时学生的兴趣会很高涨,教师借势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学生发现科学家推测苍蝇轻松得意,所以丧失了警惕,没有注意身边的危险。而蜘蛛一心一意地要把苍蝇当美餐,就忘记了所处的环境。这为下文松脂把它们包在一起提供了可能。这样学生感受到科学家推测过程的合理,那一瞬间是在绝对自然的情况下发生的。
5. 这时,学生对科学家的合理想象,严谨思考产生佩服之情,教师播放松脂球形成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再来朗读这个被推测出来的小故事,情感会自然流露。
6.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要经历沧海桑田的巨变。
(三)课外延伸,进行综合性学习
1.学生结合科学家的想象与查找的课外资料,再来想想这块琥珀还有可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比较,会感觉很难想象出新的过程,由此更加敬佩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2.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教师出示“柏抱槐”图,学生小组讨论它的形成过程,要做到想象合理,课后练习写出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科学小品文。
语文是一个包容性较强的学科,朗读、想象、创造的完成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课堂高潮,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这是语文课带给学生的独特的情感体验,也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
板书:
想象 炎热的太阳光
松树渗出厚松脂
琥珀
包裹两个小东西
推测
陆沉海升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5-15
《丰碑》说课稿12-19
草原说课稿12-12
《过秦论》说课稿04-29
《印度》说课稿06-28
《守株待兔》说课稿10-19
《检阅》说课稿08-16
《琥珀》说课稿01-03
赵州桥说课稿12-07
咬文嚼字说课稿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