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威尼斯的小艇》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从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与威尼斯市民的关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风土人情。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它同水城威尼斯的关系。
2、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二、说教法、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通过对具体文字的分析了解小艇特点。
这个环节抓住修辞手法的作用达到对这个教学难点的突破。
(二)通过抓“操纵自如”等重点词句把握船夫驾驶技术好。
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在自学前先让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议议、想想”的方法自学课文。这样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去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学习课文,质疑问难
课文第四部分着重讲了“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这部分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于是我们决定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问题。第五自然段写了威尼斯的男女老少白天生活、工作离不开小艇。小艇一出动,整个城市都喧闹了起来,那么,夜里呢?会是什么样的情况?
在学习第6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两个思考题:
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威尼斯城从哪一种场面到哪一种场面的变化?
②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然后根据这两个问题进行自学之后展开讨论:
a、写出了从热闹到静寂的情景。静寂表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迫使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b、假如小艇不停,威尼斯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变繁为简,化难为易,环环紧扣,突破难点就不成问题了。
(四)总结全文,深化重点。
学习了全文之后,再次要求学生联系“学习提示”深入朗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问题。通过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总结,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2)本篇课文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并运用了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从内容与语言形式结合上加深理解。总结是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必不可少,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巩固。
说课稿 篇2
一、对教材的理解
打开《塔》这一课,我就被书上那些别致、美观的充满中国文化气息的塔给吸引住了。这是一堂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美术课,是一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六册第1课学生已学习了《家乡的桥》,学生已能用线描或其他形式为家乡设计一座理想的桥。这一课与《家乡的桥》很类似,有这个基础,加上我校四年级学生对中国塔文化的喜爱,我想本课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一堂课。根据课程标准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和学生共同欣赏了解塔的相关文化和知识,用线描来表现书本上的塔或家乡的塔,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第二课时是用粘土或其他材料对塔进行立体的造型表现。并启发学生去关注塔(包括自己家乡的塔),感受其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基于以上的解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我们四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并且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并启发学生去关注塔(包括自己家乡的塔),感受其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
“头戴尖尖帽,身穿八角袍,身边无依靠,狂风吹不倒”
问题一:谁能告诉老师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问题二:塔高大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塔的世界。(出示课题)
2、新课
A、塔的文化
问题一:那你知道关于塔的哪些知识呢?
小 结:那么来听听老师说说关于塔的知识:我们东方的古塔最早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从印度的传入,在我国神州大地上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搭。塔是宗教的特殊象征,大多数塔都是为了保藏经书,纪念佛祖而建造的.。比如西安的大雁塔,少林寺的塔林等。(出示课件)
问题二:最早的砖塔在哪里?最早的木结构塔又在哪里?
小 结:我国最早的砖塔在河南。最早的木结构的塔是山西应县木塔,整个塔除了都用木建造而成之外,并且没有用一颗钉子。可想而知当时我国建塔技术的高超。
B、塔的结构特征
问题一:在我们象山有没有塔?你们见过塔的外形是怎样的?
小 结:文峰塔
问题二:塔有哪些特点呢?
小 结:塔下大上小
问题三:为什么塔下面大,上面小呢?
小 结:为了稳定。
问题四:看着图片塔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小 结:一座完整的塔有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出示教具演示)老师将这三部分拼起来就是一座完整的塔。
C、欣赏国内外塔的图片,表现塔的雄伟高大
问题一:仔细观察,这些塔在建筑材料上有什么不同?
小 结:木材、 砖、石块、钢铁
问题二:这些塔都给我们高大的感觉,如果把它画下来用什么方式可以使我们的塔显得又高又大呢?(出示三幅教具)老师画了三幅图片请你们比比哪幅最高大,为什么?
小结:2比1高大,因为加了背景可以衬托
3比2高大,因为背景很小
问题三: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突出塔的高大雄伟呢?
小结:可以把背景画的多一些小一些,也可以加入小飞机在塔前飞过等。
3、布置作业
要求: 1、大胆表现一幅塔的作品。
2、注意塔在画面中的位置及大小。
3、添加背景等方法体现出塔的高大、雄伟。
4、展示及评价
师生互评
比一比 :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你认为作者还可以从哪里改进可以让塔更高大雄伟呢?
5、总结:
塔是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神州大地的骄傲,保护好历史古迹是我们新一代的光荣使命和神圣的职责。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诚实与信任》,下面我说说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路。
一、说教材。
《诚实与信任》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编排及单元练习设计凸显的主题就是——诚信.课文记叙我深夜驱车回家的途中,不小心撞碎了路边小红车的反光镜后,主动留下了写有自己姓名、电话的字条,后来双方通过电话使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说明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
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描写手法也极为朴实,但人物的言行却感人至深。特别是课文的对话部分,平淡中蕴含着震撼着人心的情感力量,吸引读者去品读,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里年龄特点,我计划本课需要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练读“打电话”部分。我要上的是第二课时,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分角色朗读“我”与车主的对话,倡导个性化朗读。
3、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诚实与信任。
4、以读为本,以情促读,从平凡的语言中读出不平凡的思想。领悟“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诚信与信任。
教学难点:以读为本,以情促读,从平凡的读中读出不平凡的思想。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点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适应中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体现出“先学后教”这一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读、划、练、演、议、品等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2、学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懂得读与思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并存关系,读思并举,读写结合,本课时着重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读懂句子,领会蕴含的意思。
(2)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3)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读懂句子,领会蕴含的意思。
3、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搜集关于诚信的故事和名言。
四、说教学过程。
(一)、因为学生都读过练习6里面那个兄弟卖酒的故事,我抓住哥哥说的那句话“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卖掉了”,向学生提问:哥哥说的最值钱的东西是什么?从而引出课题:诚实与信任。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那句“诚实与信任”的话(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样,直奔中心,既明确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的研读做好准备。
(二)、质疑研读,探究诚实。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我诚实的句子,并做上批注。
2、生自学。(这是先学后教的`一种体现)
3、交流。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句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诚实:
(1)、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2)、这辆车的车头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但毕竟是停着的,责任在我。
(3)、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下一张纸条,压在小红车的雨刷下。字条上我写明自己的姓名、电话,希望车主与我联系。
当学生谈到“这辆车的车头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这句时,我先让他们说出自己认为作者诚实的理由,再来提问:如果你是一位交警,你会怎样判定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让学生入情入境,而且读读议议本身就是一个语言、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接着我再抛出一个问题:这辆车的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为什么作者当时没有看见呢?从而引出了“天很黑,又有点雾”这句话,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环境描写,是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铺垫的。
当学生谈到“我环顾四周,看不见一个人”这一句话,我让学生通过动作,理解“环顾”一词,并说出作者环顾的原因,从而进一步理解作者的诚实。
(三)、设计练笔。
1、假如你是课文中的我,请你用上自己的姓名,家里的电话号码给车主留下字条,把你诚实的行为体现于课堂。(通过读写结合,既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再创造,又巩固了留言条的写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再一次汲取课文中丰富的精神食粮,逐步形成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说话:当我来到车前,看到自己爱车的反光镜被撞碎了,我 ,当我看见雨刷下的字条时,我又 。我先让学生说,体会作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
师:同学们,一张小小的字条,让小红车的主人的心情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让可能是一场不可避免的争吵,融化为真诚的对话。
(四)品读对话。
1、齐读“想从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同桌练习读。
3、指名读。
4、男女分组读。
叶圣陶先生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齐读对话,想一想,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在学生理解了对话中所表现的情感后再让学生同桌练习读,指名读,男女分组读,让每位学生都得到训练,先学后教,以学促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而感悟出诚实与信任的可贵。
(五)重锤定音,回归课题。
出示关键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阅读理解再次反复朗读,既是课堂的呼应,更凸现了文章的主题——诚实与信任比金钱更重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将诚信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六)拓展延伸,由化导行。
1、出示,11月19日海口晚报上的一则新闻,让学生读后谈感受。
2、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关诚信的故事。
3、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
让学生将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用写作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文及己,满足读后倾吐的需要。
4、总结:结合当前的文明大行动来做一次动员,做到与时俱进。
(七)作业(任选一题)
1、摘抄有关诚信的名言,做成书签送给好朋友。
2、把读过或生活中的有关诚信的故事,与家人或好友分享。
3、读一读有关诚信的书籍,如《真正的财富》、《新人文读本》、《诚竟无价》。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对象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水平四的初一年级的学生。
二、课次
本单元计划上3个课时,这是第一次课
三、说教材
篮球运球技术动作是《新课标》要求学习的基本动作之一,他是学习较复杂篮球动作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协调等素质的基本方法。在课的安排上,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即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个性发展,注重运动安全,并采用“小组互助”的学习形式保证教学目的的达成。
重点:手腕的控球。
难点:全身的协调性和上肢控制球的力量和方向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运球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多种运球的'练习,发展控制球的能力和运球时身体的协调性
3、情感目标: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团结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方法、学法
1、篮球运球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循序渐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原地运球过程中得出运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在篮球运球时运用音乐节奏的快、慢让学生掌握高低运球。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通过游戏:运球比赛,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学法运用
1、自主学习法2、合作学习法3、探讨学习法:利用三种学法让学生逐渐掌握运球的技术动作学会和他们合作。
六、教学流程
(一)引起注意阶段:
1、课堂常规教师提问你知道的篮球明星导入本课。
2、教师提黑板展示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安全教育。
(二)激发兴趣阶段:
熟悉球性
(三)接受新知阶段:
教师讲解运球动作要领。教师示范运球动作。先讲解原地运球动作
1、听音乐原地的高、低运球。
2、行进间高运球
3、行进间低运球
4、男子组与女子组行进间高运球比赛(5’)
5、男子组与女子组行进间低运球,
6、教师评出先进运动个人(比如成绩好的)和先进精神个人(比如有倒的坚持到底的)。
(四)恢复身心阶段(5’)
篮球运球技术口诀:
行进间高运球:上体前倾膝微屈,五指分开肘为轴; 用力按球侧后方,大步奔跑要跟上;左右两手快运球,抬头观察视野广。
行进间低运球:两膝微屈体前倾,五指分开按拍球; 手腕柔和缓冲球,过人护球眼看球。左右两手快运球,运球勿忘多传球。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我将从1教材、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3教学理念、4学法与说法、5教学过程、6板书六个方面来进行此次的说课。
首先我说说教材,我说课的课文是《小桥流水人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编排在此处让学生学习,我认为编者颇具匠心,从纵向看,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回顾所学课文,二年级有自强不息的《丑小鸭》,三年级有珍惜时间的《和时间赛跑》,四年级生命意义的《生命的药方》,这些必不可少,但还有故乡,还有思念;从横向看,安排在在第二组,虽是略读课文,却继续深化“家乡”的主题,使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想象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同时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有所领悟;二是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语言的清新、流畅,积累语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最好的诠释。课文从以“潺潺的小溪,小小的木桥,难忘的老家,安乐的居民”为线,给读者勾勒出一幅乡村诗情画意的美景,用作者的语言就是“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根据课文的性质和价值取向,我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知识目标,读准“潺潺、干涸、婀娜、粼粼”四个形容词;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情感目标,爱家乡,广而言之,就是要爱祖国。重点是能力目标,而从“热爱家乡,赞美家乡”到“思念家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不会是一个很大难点。
介绍了教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下面来说说教法和学法,其实,水无常形,教无定法,条条大路通罗马,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是相当有必要的。先谈教法,我分为3点:
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语;
2、举一反三法,通过训练,有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
我始终认为教师的教法对学生的学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这些就应该是学法的核心。
综上所述,我本次说课的教学理念是:以新课标要求为指导思想,以朴实真实为课堂教学的追求,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接下来,我将进行说课的中心环节——教学过程。
①播放幻灯片,加背景音乐,揭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家乡都很熟悉,就我们浙江而言,广义来说是江南鱼米之乡;狭义来说在城里有高楼大厦,街道大桥,乡下有山有水,有花有草,也有小桥流水人家。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老师适时引入本堂课主题,谢冰莹笔下的家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出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②初读课文,整体体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还可以多读几遍,并把他记下来。教育家叶圣陶说:读书务必做到正确、流利,只有“字字未宜忽,”才能“语语悟其神”,而这首先要读正确,然后才能谈到思考。语文姓语,小语姓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好之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交流: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③再读课文,理清文脉;窦桂梅老师说:对于教材中需要“美容”的或是 “整容”的部分,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部分增、删、裁、剪,组成一个个精神大餐。我认为,这不仅是老师的`任务,也应该让学生参与。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法,对文章标上适当的符号,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可以得出,作者热爱家乡,在赞美之中,难忘家乡的点点滴滴,“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④细读课文,感悟文本。新课标里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潺潺的小溪,小小的木桥,难忘的老家,安乐的居民给作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情思,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苏霍母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 。在儿童内心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知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对文本在不改变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肯定,学生会有以下句子的深刻体会:“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引导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这是鸟语花香、风姿绰韵的美;“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这是无限遐想、放飞梦想的美;“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这是忘记烦恼、尽情享受的美;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这是古朴勤劳、安居乐业的美。这美,这境,交织着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爱,这爱此时此刻化做永远的思念,永远的相思。板书:小桥 流水 老家 乡亲 思
⑤课后作业,拓展延伸。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更深地理解课文,以作业来拓展延伸,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中美丽的家乡不仅有小桥、流水、老家、乡亲,还有清山绿水,还有绿树红花,还有你的欢声笑语,请同学们试着写一写。
六、说板书。
精美的板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我也力求自己的板书,能够更贴近文本,让学生能够有所得,有所悟?最后,借用作家冯骥才在《珍珠鸟》中的一句话: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的,美好的境界往往就显示在细节之上,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6
一、指导思想
本课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学练结合,合理的搭配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验到成功,更使有技术特长的学生张扬其个性,满足其展示自我的愿望。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行进间运球上篮是篮球的基本技术之一,掌握了该技术可以丰富个人的得分手段;
通过此练习,可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和协调素质;
初二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前期,自尊心强,好表现,但自制力较差;他们还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好;学生喜欢篮球,但该教材对女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明确动作要领,初步形成技术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8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脚步动作;20%的学生脚步节奏明显,并基本做到上下肢协调配合,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素质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脚部动作;难点:脚步节奏、上下肢协调配合
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动作中,脚步动作的掌握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第一次课我将以脚步动作作为本次课的重点;而要掌握好脚步动作,脚步节奏的控制对于初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且在学习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过程中手脚的动作是需要协调完成的,例如:第一步跨步的同时手要接球(请加上手与脚的示范,做第一步的示范动作)。所以,对于这个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次课我将脚步节奏和手脚的协调配合作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了:讲解法、动作示范法、游戏法、练习法以及预防纠错法
六、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2分钟课堂常规后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安排了一个小游戏”大西瓜和小西瓜。
准备部分:为了活动学生的内脏器官,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精心选择了一个游戏 叫作“地球与卫星“,时间为3分钟小强度;为了活动学生的各个关节以免受伤,我安排了5分钟的徒手操主要活动学生的肩、膝、踝等关节。
基本部分,30分钟。
第一部分是主教材,新授内容:行进间运球上篮,安排了18分钟、
第一步我先进行完整示范,让学生对行进间运球上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我边讲解边示范,读出口诀(一跨大步接球稳,二跨小步向上跳;低手托球将臂伸,指腕上挑球前旋。同时做出示范。)接下去我做第三次慢动作示范,并提醒学生重点看脚步动作,因为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脚步动作,并同时让学生记住口诀的第一二句。
为了让学生尽快的掌握脚步动作,我选择了四个练习手段,第一个练习手段是上两步起跳,模拟上篮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脚步动作;为了提高练习密度我采用了全班集体的形式进行。这个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分四组一排一排进行第二个练习,行进间连续脚步动作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连续的行进中基本掌握徒手脚步动作。
这两个练习的强度都是中等强度。
因为篮球是手脚配合的练习,虽然本节课手部的动作不是重点,但是在掌握脚步动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手脚协调配合,有利于下一课的学习,所以我采用了第三个练习,跨步拿球上篮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第一步跨出时的接球和第二步后向上跳的手臂伸展动作。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第四个练习,慢跑中拿球上篮练习。
这两个练习也是中等强度,为了与实战紧密结合这两个练习将学生分成了八组在两片篮球场的8个球架下练习,而且为了提高练习密度与强度第四个练习我设置了三组标志物让学生连续进行(边说边在黑板上画)。通过这四个手段的练习,期望使学生基本上掌握脚步动作,并体会手脚的配合,在练习中我将不断用语言提示学生练习的重点,并根据学生错误动作的出现,视情况采用集体或个别纠错,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因为本节课的主教材主要是下肢练习,所以我选择了利用篮球进行的上肢和腰腹的'“传球接龙”游戏,并通过此练习,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力量,同时通过集体的合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游戏安排了12分钟,较大强度。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我采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天气预报”游戏, “大雨”就拍打大腿;“小雨”就拍打小腿;“中雨”就拍打手臂;“暴雨”就全身抖动。
此外,准备部分要说清楚
1、热身采用了什么手段
2、操,主要活动了那几个关节(涵盖了目的)
基本部分主教材一定要说清楚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选择了多少练习手段与步骤,每一步骤的目的、组织形式 (可图示)及你的意图以及你是如何指导的,主要说指导中要强调的关键话语,点明你的亮点。要紧扣本课的目标与重难点
辅助教材要讲明你选择的目的以及如何进行和组织形式(可在黑板上图示)
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也要说明目的、组织形式。
七、场地器材与安全措施
场地器材:本节课我准备用两片篮球场,40个篮球、36个标志物。
安全措施:在课前我做好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检查工作;在准备活动中,我提醒学生要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以免受伤;练习中我强调学生不要乱传接球,以免砸伤别人。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5-15
《丰碑》说课稿12-19
草原说课稿12-12
《过秦论》说课稿04-29
《印度》说课稿06-28
《守株待兔》说课稿10-19
《检阅》说课稿08-16
《琥珀》说课稿01-03
赵州桥说课稿12-07
咬文嚼字说课稿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