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9136范文网>教育范文>说课稿>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4-07-01 02:54: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公转。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地球的运动包括两方面内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自转的延伸,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地球的运动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而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目标: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和特点,知道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划分是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了解地球上的五带的划分的依据。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教学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读图说出四季的划分的依据和五个热量带的名称范围。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地球的运动,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宇宙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

  本节教材难点内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原因,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四季形成和五带划分与地轴倾斜和地球位置有关,十分抽象,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对此不容易理解。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详讲的内容是四季形成和五带的划分。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动画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三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而完成。

  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复习地球的自转的方向、周期、特点及意义,那地球公转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这节课我们也从这四个方面来学习。我采用这种导入法的依据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教材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复习地球自转既巩固上一节课的内容,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内容。

  本节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通过观察动画,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如何的?(西向东绕太阳转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相同)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样自西向东运转,有哪些不同呢?(自转——以地轴为中心,公转——以太阳为中心,自转、公转同时进行。)

  (3)、地球是正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转的?

  (4)、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周期呢?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呢?这个问题让学生看课本回答。这样处理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获取信息的能力。

  地球运动是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者同时进行,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那公转运动产生了什么地理意义呢?引出地球公转的意义,首先是四季的形成,学习四季的形成要先知道南北回归线,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观察动画以问题的形式解决。

  通过观察动画,引导学生找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上移动的范围。进而得出结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之间来回移动,南北纬23.5度称为南北回归线。引出南北回归线的概念,为学习四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季的形成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结合图片,讲解春季的形成,然后启发引导学生总结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形成,使学生不但学会还要会学。

  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长度相等,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春季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适中,气温温和。

  那什么时候是夏至日呢?夏季包括哪几个月呢?光热状况如何呢?让学生看课本并结合现实生活回答。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这个难点解决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格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总结,以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接下来是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分界线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这个知识点学生已经知道,要想学习五带还要先让让学生知道南北极圈。这个问题我先让学生看图,我再结合图表进行讲解。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昼;冬至日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南北纬66.5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界限,所以称为极圈。北纬66.5度纬线称为北极圈。南纬66.5度纬线称为南极圈。这样也就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既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这样五个热量带的分界线知道了,解决五带的划分就容易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为温带,南北极圈和南北极点之间为南北寒带。

  那五个自然带各有什么天文特征和气候特征呢?这个问题我同样是结合一个图形并以问答的形式解决。首先在热带地区有太阳的照射状况和气候的特征是怎样的呢?这个难点我同样设计了一个表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理解记忆。

  为了巩固本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一个练习题:

  结合现实生活回答下列问题:(1)一年之中,南阳每天中午太阳都升得一样高吗?什么季节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2)一年之中, 南阳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 什么季节较长 什么季节较短。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填空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综合题,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他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到了什么?2.你的体验是什么?3.你掌握了什么?其总的设计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看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个温度带,这些温度带对人民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上交一篇作文。

  这样有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手段学习并积极参与.

说课稿 篇2

  一、关于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九。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且十几减九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学生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本思维方法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4、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关于教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3、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关于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向大家阐述对本节课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找伙伴”的游戏。游戏目的是复习9加几的知识.我首先选择8位学生起立,分别扮演“11—18”八个数字娃娃.我扮演“9”。我分别走到8位学生面前,说:“我和谁相加才能得到你?”相应的学生回答后,根据答案的对错,全体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并一起说出算式.

  通过这样设计不仅为学生学习十几减9在知识上做好准备,而且在计算思路上做好了铺垫.

  (二)探索新知

  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探索新知,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一个例题(出示课件),学生通过对题目的理解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很快的得出算式:9+2=11。随后出示11个苹果图,问:要从 11个苹果中去掉 9个,怎样列式?学生自由讨论列出算式,我相应板书:11-9= 。这个算式我们没有学过,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把你怎样想的说一说.学生通过讨论可能有以下结果:

  (1)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11减 9等于2。

  (2)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

  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直观图和加减法算式的对比,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用加算减的计算思路.同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找准了新知识的起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根据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初步了解,我将继续出示以下三个练习,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我相应板书以下三个算式:12—9 15—9 13—9 之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解决这三个问题。最后让学生总结这四个算式的特点,继而出示本节课的课题:十几减九。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巩固反馈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形式各异的练习(出示课件),因为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上述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拓展练习,可以深化教学内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在本节课最后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的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样设计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能力。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9

  9+2=11 11-9= 12-9=

  15-9= 13-9=

说课稿 篇3

  本人担任高二(3)班的教学,本班人数35人,男生14人,女生21人,上课的教材是力量练习中的第四次课和速度练习中的第四次课次。本次课的设计是根据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运动能力”“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协调能力,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上下肢、腰腹部的肌肉力量;进行接力跑教学,积极营造竞争气氛,强化规则意识;激发学生跑步的兴趣和相互协作意识以及体验竞赛中的竞争情绪;让学生学会开动脑筋,积极探究,提高自我和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根据本班同学的实际情况,本课教与学的难点和重点是如何在提高力量的同时,使全身的肌肉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给学生以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运动技能,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创新的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

  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能用。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辅助教学,给学生以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营造学生主动探究、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努力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观察思考、模仿实践、合作学练等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本次课通过教学预计本课整课密度为45%,基本密度为32%,平均心率为126次/分。使用的场地为操场,跑道以及16只实心球。结束部分利用意念放松来达到目的。

说课稿 篇4

  一、内容主题分析

  1、内容主题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课上课的内容主题是体育与健身课程新教材预初年级单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在这个时期,学生学习这项内容,可以增强上肢、肩带和腰腹部的肌肉力量,发展他们的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学好跳上成支撑—前翻下,有助于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及身体平衡能力。跳上成支撑—前翻下作为单杠学习内容之一,学会此动作也为学习单杠组合动作奠定了基础。

  2、教学内容编排的特点与重点、难点

  本单元学习内容安排以循序渐进为原则,先学习跳上成支撑,然后学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再学习跳上成支撑(手不离杠)后摆下,最后学习跳上成支撑后摆下。

  从本课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充分体现了由易到难、有“虚”到“实”、由抽象到形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课内容的重点:支撑顶肩,直臂支撑。

  本课内容的难点:前倒收腹贴杠。

  二、学习目标

  1、了解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动作过程,提高支撑平衡的控制能力。

  2、发展上肢及腰腹肌力量。

  3、培养果断、顽强及抗挫折能力,关注同伴、爱护生命、养成保护与帮助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

  预初年级男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快速发展时期,他们灵敏素质好,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快,大胆好动的年龄特征对学习单杠上的动作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兴趣容易得到激发。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上肢力量较弱,教师在学生学练中,要有相应的手段做好保护措施,避免出现不应有的损伤。

  通过上节课“跳上成支撑”的学习,这个班的学生已经进行过各种杠上悬垂的体验及了解跳上成支撑的动作,具有一定的身体平衡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练习基础。单杠上的学习内容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挑战力,并且这个班的学习氛围好,学生间讨论积极,合作氛围良好,这为新技能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程序

  合理的教学程序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更能刺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安排教学进程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教具学具准备

  因为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单杠教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教师检查好单杠是否牢固,安全,并在单杠周围适当的地方放置好海绵垫,以防学生在下单杠时受到伤害,影响正常的体育学习和文化学习。同时教师要准备好录像、挂图等教学资源,通过直观展示让学生对技术动作有个清楚的了解。

  2、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单杠知识和杠上支撑动作的基础上,抓住学生对单杠练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变简单被动模仿的学习为主动参与学练,形成互助学习的能力。

  本课相关问题的创设,也重在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体

  验,在相互观察交流、自主探索中归纳动作的要领;同时借助学习小组的形式自我设计练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主的学练都有所进步,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因此在本课的教学实施中,教师多次提供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完成本课内容学习的同时,也懂得关注同伴、爱护生命,养成保护与帮助的'习惯。

  3、教学流程

  教师依据体育与健身学科的独特性,在课前及时的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着大致的了解。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合理的安排好学习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入与热身:教师运用队列的三面转法和队形的变换引导学生集中思想和注意力,运用音伴操带领学生针对性的进行身体的准备,让学生意识到充分活动开各关节有利于避免上杠后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实践与体验:

  1、学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依据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和连贯性,合理的分割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个体到系统,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勇气;有利于提高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

  根据学习步骤,教师首先设置了“胆量与信任”练习,两人一组,一人闭着眼进行前倒、后倒,一人给予帮助,而后调换练习。让学生意识到同伴间依靠与被依靠的重要性,练习的目的是学生挑战自己的胆量和培养与他人的诚信意识,引导学生在每一个练习过程中要加强保护与帮助且得到同伴的信任。

  接着复习跳上成支撑,先由教师示范跳上成支撑移动重心,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在练习时,教师适时的提出问题,“左右移动时如何控制身体重心?”,使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体验,最后师生一起归纳要点。而后进行支撑练习和支撑撑时比赛,巩固学生在杠上的支撑能力和控制身体平衡能力,并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最后学习跳上成支撑—前翻下,在这一内容学习中,教师依据由易到难的顺序,先让学生进行原地徒手练习(支撑低头——上体前倒——翻腕抬体成支撑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形象的动作,做好上杠练习的准备。再学习跳上成支撑屈体前翻下和直体前翻下,这种动作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这时需要通过直观教学法,做好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正确的动作过程和方法;同时做好保护和帮助的指导和练习,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以便更好地在杠上进行练习。学生自主学练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每位学生都更好地掌握。

  2、综合体能。“火灾求生”是一种场景教学。为了能让学生懂得生命的重要,以及生命的可贵。本课运用已学的动作,创设了火灾救生的学习情景,在火情下如何自救,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自救?教师通过翻、爬、下蹲走(钻)各种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恰如其分的在学科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让学生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懂得遇到火灾时如何进行自救和帮助他人。

  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并讲解练习的方法。游戏开始先是学生在单杠上前翻下,接着用爬的动作模拟通过一段有危险的地带,最后学生捂住鼻子蹲着走过一段有烟雾的地方脱离危险。每组学生通过接力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都尝试脱离危险区域。同时,教师让各小组进行比赛,提高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把学习气氛推到高潮。

  整理放松: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师生站成同心圆一起放松,充分发挥音乐带给人的一种轻松效果。最后师生共同点评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与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愉悦的结束本堂课。

说课稿 篇5

  我上的天平游戏是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91页的内容。

  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

  3、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简单的方程。

  下面将我本节课的设计程序进行说明:

  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边都加上相同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接着让学生推测如果在天平两边同时去掉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学生推测以后,然后通过天平去验证学生的推测,由此得出结论,“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第二个环节:利用等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本节课只用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并且只要求解简单的方程,但解复杂的方程时用等式性质进行解方程就比较麻烦。我们组在备课时考虑到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做铺垫。本节课把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也要讲到。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解方程不做要求,但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还有在解方程时要强调解方程的格式。但在讲课时发现学生书写习惯还是有点不熟悉,可能是刚接触到解方程,也有可能是强调的不够。

  第三个环节:通过一组练习题讲解检验方程的方法、方程解和解方程。可能大家在这里有点疑惑为什么要把检验方程放到练习题当中,刚开始我也是把检验方程设计到解方程这一环节,但后来吴老师建议我把这部分放在后面,因为这样使重点就分散了,这样学生也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最后,加了一道提高题。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拓展,也使整节课有层次。但我在最后一题讲解的不够透彻。

  本节课上下来看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在讲解方程X+8=10利用等式性质解的时候,两边都减去8,没讲为什么要减8,能不能在两边都减2或其他数,没讲到。备课时考虑学生不够。再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更快成长起来。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新集体 新面貌》是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升 入初中,学生变化最大的生活领域就是学校生活,学习的环境、学习的任务都有了变化,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学校生活是他们主要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的生活将 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开始。所以,调整好心态,适应新的生活,成为对他们影响深远的问题。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新的环境,以愉快的心情接纳新的集体,新的老师和 同学,更好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是本课设计的意图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良好的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乐园;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融入新的`集体

  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试、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新的集体,自觉融入新集体,以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良好班集体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

  难点: 融入新的班集体

  二、教法

  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考虑到我校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基于本框体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在本框的讲授中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谈话法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情境探究法:学生入情入境,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结合本课教材的要求,通过分析整理材料,把观点与材料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有关知识点。

  2、 合作探究法:学生彼此探讨、质疑、交流,互评互议,和谐互动,共同发展。

  3、自主学习法:独立思考,张扬个性,自我感悟,自我肯定,自我完善。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学的需要,我选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进入初中,组成七(11)班这个新的集体,我相信同学们都想把咱班建设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想以崭新的面貌融入这个大家庭中。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吧?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的第二节:《新集体 新面貌》。

  2、出示课题:《新集体 新面貌》

  新授:

  (一) 集体是我们成长的乐园

  1、畅所欲言:

  同学们小学是生活在不同的班级中,你认为哪个班最好?理由是什么?它对你的成长起到什么作用?

  2、活学活用:

  课件出示小故事:天鹅、大虾和梭鱼

  思考:它们的车子为什么动不了?

  3、感悟真谛:

  课件出示故事:小水珠的故事

  思考:小水珠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议一议:良好的班集体对个人成长有什么意义?

  5、讨论: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呢?

  6、课件出示图片

  议一议:在新的集体生活中,上述同学的言行合适吗?

  7、金点子:怎样融入新的班集体?

  8、自我反思:

  在新的班集体中,自己和同学的关系怎样?如果能尽力做到以下这些,一定会对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有所帮助。(出示课件)

  9、事例分析

  小结

  板书设计

  新集体 新面貌

  良好班集体的特征

  良好班集体的作用

  融入新的班集体

  总之,我从学生的学情、感情、思维特点、心理特点出发,设计了本课内容,力图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我调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5-15

《丰碑》说课稿12-19

草原说课稿12-12

《过秦论》说课稿04-29

《印度》说课稿06-28

《守株待兔》说课稿10-19

《检阅》说课稿08-16

《琥珀》说课稿01-03

赵州桥说课稿12-07

咬文嚼字说课稿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