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音乐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劳动乐》中歌曲《小鞋匠》
2、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劳动乐”为主题,将音乐表现与劳动的快乐贯穿始终。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劳动的愉快。《小鞋匠》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德国儿童歌曲,以叙述的口吻描述了小鞋匠高超的技艺和快乐劳动的情景。本单元选用这首歌曲是为了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不同的劳动角色,通过参与律动、小乐器演奏等音乐活动感受歌曲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这首歌曲乐句清晰,每一句节奏又基本相同,以的节奏贯穿全曲,弱起的节奏则形成歌曲非常典型的音乐特征。
3、教学目标:
(1)聆听《鞋匠之舞》,感受音乐旋律和情绪的变化,并通过图谱提示进行律动,体验小鞋匠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
(2)在欣赏和学唱的活动中,能初步区分小乐句和音乐段落,为以后的音乐欣赏奠定基础。
(3)能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鞋匠》。
(4)在创作表演活动中,能够富有表现力的表现劳动的快乐。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弱起小节、感知歌曲旋律的特点。
二、说学法: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注意方式、思维方式、学习兴趣与高年级学生不同。因此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主动聆听、听辨模唱、鼓励比赛等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注重发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三、说教法
本课教学我运用了直观感受法(听觉感受、视觉感受)、情境教学法、律动参与法、评价鼓励法等来进行教学。
四、说过程: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旧知导入,激发兴趣
以一年级学唱的《快乐的小木匠》导入
2.欣赏乐曲,入情入境
观看鞋匠修鞋视频,并在欣赏《鞋匠之舞》时用根据图谱随音乐律动,体验在音乐中劳动的乐趣。
3.教唱歌曲,积极表现
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用歌声及律动等在同伴面前表现。
5.综合拓展,体验乐趣
观看鞋匠做鞋视频,聆听鞋匠的节奏生活,从而激发孩子用小乐器模拟劳动时的声音。
五、教学反思
本次授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均能自主学习、乐于学习,达到了预期构想的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良好的音乐氛围,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1视觉听觉体验,鞋匠是传统的手工艺人,当今的孩子对他们知之甚少,我通过让孩子们观看鞋匠的修鞋与做鞋的视频,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的,其实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在欣赏环节中,我又鼓励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入情入境,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鞋匠工作的乐趣,促使他们产生把自己的手变成一双勤劳能干的手的愿望。
3在教唱环节中,我用轻松互动的氛围,如用歌曲的中的一段歌词唱着表扬他们,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又不知不觉的`解决了歌曲中的难点节奏。我又通过和他们一起唱,同伴接口唱,及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请能力强的小朋友教唱等方法,培养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及学生认真聆听同伴,乐于评价的习惯,形成了和谐互动,教师引领,学生主体的课堂。
4拓展活动中,小乐器的运用,在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感、节奏感方面起到了特别好的效果,在自助探索如何选择小乐器来表现鞋匠干活时的特殊声音,并自己创编节奏的环节中又很好的挖掘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比如凳子来模仿声音,更是激发学生发现生活,发展他们创造力的活动。
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上册的课程内容,内容以建筑为教学题材,通过欣赏、制作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基本的美术素养。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依据新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A、知识目标:欣赏一些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了解纸质手工制作的一些基本方法;了解美术中常用的一些艺术语言等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定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评述能力,并通过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进行学习与交流,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
C、情感目标: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自信心,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团结协作。
D、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爱国主义情操,懂得尊重先民的艺术成果与劳动成果,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逐步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依据新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A、教学重点:建筑艺术形式美。
B、教学难点:建筑与音乐的关系。
二、说学法:
我校是一个农村完中学校,学生一般的时间都会花在他所谓的主科身上,但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所以本节“造型·表现”课主要采用感受美——了解制作方法——实践制作——分享成功喜悦等环节,发展学生的评述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情景下学习,自发地产生探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探究学习、启发式与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为有效地实现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之所以采用这几种教学方法的原因,是因为我想通过这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学会参与学习的能力,实现“先学后教”的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经典建筑图片,配合适当的音乐,营造课堂气氛。
第(一)个环节——欣赏与评述:
请同学简单评述所收集到的建筑图片,主要是让学生在没有上课之前先去了解一些有关建筑方面的知识。有时一些知识不一定要全部集中在课堂上讲,而且我们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也不一定讲得很全面,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知识很有必要,此中可以培养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提高。
通过老师的开门见山(歌德——凝固的音乐)可以揭开课题神秘的面纱,让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主要方向。
通过两个提问,“你们在建筑上看到了哪些节奏?”、“你们是如何欣赏建筑艺术的?”,层层引导进入课题的重难点,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形成一定的师生互动,以期提高课堂的气氛。
第(二)个环节——制作方法:
让学生了解利用纸质盒子或饮料罐通过重新设计制作出建筑物的方法。对这个环节的处理上,主要通过提问与讨论绵形式出现,不直接给出答案,因为这样的纸质手工制作,学生已有一些原有知识,现在提问只不过是让学生回忆或再现其制作的方法而已。
第(三、四)个环节——艺术语言、教师示范: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或通过小组讨论后解答问题,从中老师进行提示与总结。
·为了体现作品的艺术性,我们在制作地时候应考虑哪些艺术语言?可以举例说明吗?
·谁能从老师制作的这座房子,谈谈它采用了哪些艺术语言?
·有谁听到了音乐?
·有谁看出我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一系列问题的提出都是在引导学生将前面的知识得以回顾。通过一定的示范,可以使老师所要传达的信息表达得理明了一些。
第(五)个环节——学生尝试:
请同学将收集到的盒子,罐子进行一定的制作,让它变成一座建筑物。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得以消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第(六)个环节——作品评价:
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谈谈创作理念、成功之处或不足。
第(七)个环节——课堂延伸:
教师将作业粘贴在板上,加上树、花、草……,让它变成一个小区或学校。
同学们回家也可以把本组的作业进行一定规划、制作出一个小区或一个学校的效果作品。
第(八)个环节——课外延伸:
将各组的作品进行一次评比,并进行展览。
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都爱音乐,更爱音乐游戏,因为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一种,由于它将音乐活动内容溶于游戏的形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编动作,从而使幼儿在情感上获得美的陶冶,能培养幼儿的想像力、提高幼儿的审美力、丰富幼儿情感、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是幼儿创造力的萌发剂,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必然结果。
孩子们听说要玩音乐游戏,总高兴得拍手欢叫,因为他们可以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习音乐,在音乐的指引下活泼地做游戏。《小猴和小熊》是一首外国歌曲创编来的乐曲。形象性强的音乐引起幼儿活动的愿望,另外,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小猴动作,使幼儿反复感受音乐旋律所表现的不同情绪,使幼儿始终保持活泼愉快的积极情绪,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的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制定如下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聆听的习惯,感受小猴和熊不同形态的音乐,引导创扁各种猴的动作,表现其音乐形式。
音乐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多种感知通道参与,特别是大肌肉运动的参与,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兴趣和感知音乐的效果。新《纲要》中强调:“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2、激发幼儿喜欢小猴的情感及做音乐游戏的兴趣。
皮亚杰指出:在前运算时期(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小动物是幼儿亲密和感兴趣的,因此,目标2是目标1的基础上进行的,又是目标1的突破口,分辨小猴和小熊良种不同情趣的音乐将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为引起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我作了如下准备:
森林图一幅,各种动物。
三、说教法:
本次活动我采用感受体验法和逐层深入的方法,让幼儿边玩边学,在玩中感受音乐,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玩游戏,减轻了幼儿枯燥学习的负担,使得学习在游戏中自然进行,更显趣味性。在活动中我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个体差异,比较注重孩子的相互学习,比如说,在创编小猴子的动作时,我不是让幼儿跟着老师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变“我来教,你来学”为“你有什么新的动作,我们来学”,教师及时退位,达到了教与学的共同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注重教学过程,发挥师生双向的互动作用,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一)幼儿听音乐,开火车来到“森林”。
问:我们来到了哪里?
森林里有什么呀?
幼儿自由想象,教师根据回答,在图中放上各种动物等。
用游戏“开火车“的形式自然导入,在游戏情景之中,用森林背景图和启发式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发挥想象,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二)初步感受小猴和熊的音乐。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想听吗?我们来听吧!(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2.小猴和熊也来了,听听看,哪是小猴,哪是熊。(完整欣赏一遍)
(1)欣赏小猴的音乐,创编小猴的动作。
A.我们来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幼儿欣赏辨别)
B.小猴是什么样的?
C.我们跟着音乐来做做吧!幼儿跟着音乐做小猴的动作。
D.小猴还可以怎么样?让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小猴的动作。
E.跟音乐学小猴。
(2)欣赏理解熊的音乐。
A.听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
B.熊的音乐听上去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C.熊遇到小猴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述说)
这一环节中我比较注重孩子的相互学习,比如说,在创编小猴子的动作时,我不是让幼儿跟着老师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变“我来教,你来学”为“你有什么新的动作,我们来学”,教师及时退位,达到了教与学的共同目的。这样,不仅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还能鼓励其他孩子去创新。
(三)师生合作游戏。
1.出示头饰,激发幼儿玩游戏的热情。
2.交代游戏要求:
老师扮做熊,小朋友扮做小猴,小猴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小猴动作参加游戏。
3.游戏。
4.简短小结,请一幼儿扮做熊再次游戏。
这一环节可以使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增高,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打熊,这使整个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音乐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小老鼠上灯台》歌曲生动有趣,幽默有童趣非常适合幼儿表演游戏。而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物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但是,小班幼儿情绪体验比较少,在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流露上有时还有些拘谨,此外,他们的节奏感、动作协调能力又比较差,为了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使幼儿能根据乐曲的旋律自然而然的参与进来,并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大胆地表现,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这样就会更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因此,我选择了《小老鼠上灯台》这节课。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借助多媒体 理解歌词内容。;活动难点定位于: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猫来了" 的紧张的情绪。
四、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以及重难点的解决和突破,我为本次活动以下准备:
物质准备:1、小老鼠指偶人手一只。
2、课件《小老鼠上灯台》、灯台教具 小老鼠图片一只 钢琴音乐伴奏。
场景准备:幼儿围坐半圆形。
五、学法、说教法
学法:游戏法、实践体验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演示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小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说课稿小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说课稿。那么,为什么要采用以上方法呢?
直观法:通过课件中形象的画面内容直接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能使教学由难变易,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拨,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使教学重点自然解决。
采用演示法和游戏法是因为能引导幼儿有目地的、仔细的观察小老鼠偷油吃的一系列动作,启发幼儿积极思维,使幼儿通过自创的小手臂的肢体动作,与小老鼠偷油吃联系起来,使活动呈现了趣味性。让幼儿融入游戏,学中玩,玩中学,也是突破难点的最有效方法。
在以上的`教法中,我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唱唱、听听、看看、想想、动动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
六、活动过程:
如何运用这些准备,完成目标,我为本次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六个环节: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情景式的语言似乎将孩子们带入了一个童话世界。使孩子们马上就会兴趣盎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小班.
2. 练声,这个环节主要为幼儿唱歌做好准备,为幼儿打开嗓音,能更自然的学习唱歌曲。
3、观察《小老鼠上灯台》课件。以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熟悉了歌曲的内容。第二次快速观看课件 老师念歌词
4、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点,教具操作,表演第一遍,老师念歌词,后两边,老师唱歌曲,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
5、借助指偶,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灯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学习歌曲。
6、玩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老师带领幼儿扮演的小老鼠去偷油,并随着歌曲里的故事情节调整音量,让幼儿随着歌曲音量大小表演。并且体验"猫来了"的紧张情绪。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采用游戏的形式使整个活动充满了欢乐、轻松的气氛,既巩固了幼儿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也满足了幼儿积极的表现欲望,使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七.结束部分:
为了扩展孩子活动的空间,并迎合孩子再次游戏的兴趣,我把游戏的场地转移到了室外,使孩子的表现欲望得到了很大的满足。
活动反思:
《小老鼠上灯台》这节音乐课,歌词简短而且幽默风趣。为了让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我扮演老鼠妈妈,幼儿扮演小老鼠,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场地。在活动开始部分,我本来设置了一个练声环节,但由于个人有些紧张,对这个环节疏忽了,直接开展下一个环节了小班音乐活动《小老鼠上灯台》说课稿学习总结。为了让幼儿更加理解歌词的内容,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逐一看图记忆歌词,这样就更直观、形象。以这种观看多媒体课件图谱的方式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词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在第四个环节"教具操作",这个环节主要让幼儿更直观的看到小老鼠上灯台的场景,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歌词。
第五个环节手指游戏,主要让幼儿完成目标二,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做灯台。在这个环节中,我找了两为小朋友在座位上来做灯台演示了两遍,后来我对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应该让幼儿上台表演,展示给全体幼儿观看,给幼儿一些个别表演展示的机会。
第六个环节是让幼儿做游戏,上灯台,吃油,在这个环节中,没有把难点突破,"猫来了"时的紧张情绪没有表现出来,后来我进行了反思,也听了各位听课老师的指点意见,感觉准备还不够充分,如果在准备一只猫,这样情绪就可能表现的更紧张些,另外,难点没有突破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事先没有和弹琴老师达成不够默契,在老师说"猫来了"琴声出来得更及时响亮些,我想结果达成的效果肯定不一样。在这节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的反思。
音乐说课稿 篇5
一、说设计意图: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多,家里比较娇惯,孩子们面对困境的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都很差,小熊过桥这一内容比较生动有趣,幼儿比较容易接受,能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进行勇敢教育,并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困境中的同伴,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
二、说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新《纲要》的目标要求及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确立了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目标,目标为:
(1)培养幼儿喜欢单独表演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兴趣,体验在歌表演中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与他人交往。
(3)教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与同伴进行歌表演。通过图片、多媒体课件、运用脸部表情、游戏体验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教幼儿唱出歌曲中2/4拍和3/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总之,整个活动呈现了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小熊、熊妈妈的图片,头饰。3小熊过桥背景图,4平衡木。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帮助他们对歌词、歌曲情绪等方面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图片及多媒体动画“小熊过桥”的完整演唱,让幼儿对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认识,
2、创作法:所谓创作法是指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些新的事物。本次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充分发挥的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的创编动作,体现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最后的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小熊和熊妈妈,共同体验过桥时害怕和过桥后的喜悦心情。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合作表演,而且认识到要热心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更是创编了多种多样的动作。
五、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整首歌曲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在幼儿尝试着用动作表现2/4拍和3/4拍的不同时,充分发挥的孩子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的创编动作,逐步探索出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歌曲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过桥的快乐。
六、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完整欣赏——节奏游戏——动作体验——完整演唱——歌表演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请来两位小客人,利用图片讲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可爱的小熊形象,引发幼儿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熊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完整欣赏(多媒体课件演示)
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小熊过桥”的完整演唱,帮助幼儿对歌词、歌曲情绪等方面获得一定的理解,对整首歌曲有全面的认识。
(三)节奏游戏(随音乐拍节奏)
把枯燥的歌词练习设计成一个孩子们喜欢做的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既让幼儿熟记歌词,又能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
(四)动作体验(体验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让幼儿用动作来表现2/4和3/4的不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编出许多动作,体验三拍子和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五)完整演唱(引导幼儿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来演唱整首歌曲)
在引导幼儿观察小熊的表情后,讨论出现这些表情的原因,从而运用脸部表情和动作来完整演唱,并激发幼儿勇敢、乐于助人的情感。
(六)歌表演延伸(进行歌表演)
在孩子们演唱这首歌曲以后,很想与小朋友们一起表演,因此,我给孩子们创设环境,让孩子们戴上头饰,踩着平衡木进行歌表演。
音乐说课稿 篇6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教学目标
能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用连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材分析
《田野在召唤》
《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有两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是双句体乐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歌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
第二乐段也是双句体乐段。两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下句是上句的变化重复,使歌曲的第二乐段同第一乐段既有联系又有变化。第二段歌词反复之后,旋律由低向高发展到主音结束。在这首歌曲中,旋律基本上是上行的,力度的'变化及重复的运用将对情感的表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三、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田野的中国歌曲,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首和田野有关的外国歌曲,同学们你们更喜欢哪一首呢?
四、课后反思
音乐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感受歌曲里一家三口唱歌的快乐,能随音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节奏。
教学重难点:
1、能由浅入深地认识歌曲的结构,通过感观和体验,认识到乐曲的特点。
2、享受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奏的快乐和成功。
教学准备:
1、已熟悉碰铃、串铃和哨子三种乐器的使用方法。
2、每人各一套乐器(碰铃、串铃、哨子)。
教学过程:
一、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
1、入室完整地欣赏歌曲。
导入语:今天梁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听完后你要告诉我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结:原来这是一首蒙古族的问答歌。
3、演示课件,第二遍完整欣赏歌曲。
提出要求:“这次我们来听听蒙语版的歌曲,请你们听听歌曲里共有几段?到底是不是有问有答的?每一段是谁问谁答的.?”
4、小结:三段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自由讲述,老师作总结)
二、分段欣赏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不同的演唱。
1、欣赏第一段,用不同的动作为歌曲伴奏。
――“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一段,请用不同的动作为不同角色伴奏,但注意要一拍一拍来打节奏。”
2、能做出代表动作的学生示范。(大家学着做)
3、激发学生做出女儿和爸爸同时出现的动作。
――“女儿来了(拍手),爸爸来了(跺脚),那么女儿爸爸一起来的时候怎么办呢?”
4、欣赏第二段,创编不同角色的动作。
――“第二段又是谁问谁答的呢?那么妈妈声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伴奏呢?”
5、同样方法欣赏第三段。
6、边看课件,完整地拍打身体的节拍演奏这首歌曲。
三、选择乐器进行节奏乐演奏。
1、乐器与歌曲的角色配对。
2、提出演奏要求:“愿意帮助谁就选择对应的乐器,但是音乐没开始,我们的小乐器需要先休息的哦。”
3、看指挥,学生进行分角色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引导学生每人使用三种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演奏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1、提出演奏方法和要求:边看图谱边操控乐器。
2、初步尝试看图谱演奏歌曲。
3、指出需要注意和演奏得不够好的地方。
4、再次进行演奏。
五、结束部分:
小结:刚才的游戏好玩吗?今天你们都表现得非常棒,有许多同学的反映相当的敏捷,表扬。那我们把这么好玩的游戏表演给其他同学看好吗?(离开活动室)
音乐说课稿 篇8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0xx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全日制教育音乐课程规范(实验稿)》。新《规范》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示、发明、音乐与相关文化。从音乐新《课程规范》的理念来看,由于3-6年级的同学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不时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发明的能力不时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进行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多彩,音乐体裁、音乐扮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要增加内容。所以我将了解和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进行了拓展教学。将《感受进行曲》这一教学内容带进了教学课堂。
课时布置为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材第8册第7单元的编创与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拓展教学。本单元通过聆听舞曲、进行曲、摇篮曲,让同学了解和体验这三种体裁的最基本风格特征。进行曲这种体裁在生活中运用的较为广泛。如升国旗时演奏《义勇军进行曲》,迎接嘉宾演奏《欢迎进行曲》,开展运动会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等。为了让同学进一步去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音乐”,“音乐随同我们的终生”的道理,所以我将《感受进行曲》定为了教学内容。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这堂课就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都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的。
进行曲是一首以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主要指军队中用以弘扬军威、鼓舞士气、整齐步伐的音乐。进行曲通常由简单而鲜明有力的节奏和整齐规律的乐句构成。听起来雄壮有力而有行进感。为了配合行进时步伐一致的要求,常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进行曲按内容可分为军队进行曲、凯旋进行曲、典礼进行曲、婚礼和葬礼进行曲等。为行进作伴奏的一般为二拍子。
根据对新教材和音乐新大纲的学习,为了指导同学体验进行曲这种体裁,在实践活动中不时的加深感受和了解,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多首进行曲的欣赏,学唱和队列表示歌曲《红星歌》,使同学感受和了解进行曲这种体裁的主要特点。
(二)、认识到进行曲在不同场所的作用并提高同学的欣赏素质。
(三)、通过欣赏“半个世纪以来第十三次大阅兵”的录像,使同学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和了解进行曲体裁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同学的发明性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
学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平台、课件、录音机、磁带、实物(一束黄花、小皮球、小三角旗、队旗、彩色的小指挥棒)
三、教学过程分析
合理的教学程序设计,能充沛地调动同学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去探索,去实践。
(一) 组织教学
同学按三个半圆形坐好。半圆形座位的设计,突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便于教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的互动交流合作。
(二) 对比欣赏,引入新课
播放《摇篮曲》、《军队进行曲》两首乐曲,引导同学用形体动作表示出对乐曲风格的理解,并进行对比,找出其特点。然后点题。
(三) 实验体会,加深感受
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具有体验性和操作性,不只包括音乐知识传授等外显的方式,尤为重要的是体现在音乐与同学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发生内在的音乐感受上。为了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进一步让同学去感受进行曲的体裁特点,我通过三步实践操作来完成。1、随歌曲的伴奏录音边听边拍打节奏,感受进行曲的节奏特点——鲜明有力。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进行曲一般的情绪特点——雄壮有力。3、队列行进的创编和展示,感受进行曲的基本特点——步伐节奏。使同学在多种形式的反复体验中获得对进行曲体裁特点的感受和了解,较好地防止了体验形式单一的单调性和感受的不深刻性。从而去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四) 类比欣赏,拓展延伸
是不是所有的进行曲表示的都是类似这样的情绪呢?带着这样的质疑,把同学再度领进丰富多彩的进行曲中,播放《葬礼进行曲》、《玩具兵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让同学聆听,并能体会其情绪,做出相应的律动。通过同一体裁的不同乐曲进行互比,开阔同学的听域,使同学对进行曲体裁有更多地了解,认识到进行曲在不同场所的作用,在比较之中无形加深了印象,提高了同学的欣赏素质。通过欣赏“半个世纪以来第十三次大阅兵”的录像片段,使同学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
四、教法、学法分析
我的'这堂课具有创新性,根据新《音乐课程规范》的理念来看,音乐体裁与形式这一教学领域所留的教学空间是很大的,有利于音乐教师设计与组合多种形式的教学。因此,我将了解和体验进行曲这一体裁进行了拓展教学。
在本节课中,我以探索为突破口,以听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以体验为重点,让同学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发明。
具体做法有:
(一)体验性音乐教学法
1、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同学兴趣。
2、欣赏法与律动教学法:乐曲的欣赏,使同学对乐曲的感受立刻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从而牢牢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激发了同学的学习欲望。通过说(交流感受)和动(形体表示)。初步感受进行曲的体裁特点,也直接感知了进行曲与摇篮曲不同的体裁风格。
(二)实践性音乐教学法
创作教学法: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充沛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和发明力,培养同学的扮演欲望。留给同学自主体验的大量空间,让同学自由组合成小队进行列队行进的创编、展示。这样就更好地培养了同学团结协作精神,给予同学想象和发明的空间,充沛调动了同学创作的积极性,并逐步培养同学发明性的思维。
对同学的队列扮演,老师要充沛加以肯定,肯定其成果,充沛地尊重了同学的发明效果,树立同学的自信心,使同学在扮演中不时地探索和总结,并使自身学会在集体中约束自我,融“小”我于“大”我,发生情感上的沟通和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悦,进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扮演欲望。
(三)探究性音乐教学法
请同学下课后回去找一找进行曲或是具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下一节课带来,再继续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同学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同学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充沛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通过对比欣赏、考虑与交流、创作与展示、拓展与延伸几个教学环节,使同学充沛的感受和了解了进行曲体裁的主要特点,很好地培养了同学的发明性思维和团队意识。所以,我认为我这是一堂胜利而优秀的优质课。
音乐说课稿 篇9
一、说活动的内容:
《快乐的音乐会》从调式上说,是民族五声调式中的徵调式,曲调欢快活泼、琅琅上口,从歌词来说,歌词风趣幽默,拟人化强,整体比较贴近幼儿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幼儿十分喜欢小动物,更喜欢和小动物做朋友,一起唱歌游戏,沉溺在欢快热闹的气氛当中。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这首歌曲中还含有休止符、儿化音、象声词等,能让幼儿感受艺术表示手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就是说,这节课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沛挖掘,就能对幼儿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示技能有一定的提升。我们知道,同一个内容,不同的要求可以放在不同年龄班来上。这首歌曲假如放在中班可以作为欣赏活动进行教学,而作为歌唱活动就比较适合放在大班第一学期的第一课时进行,本次活动就是作为歌唱活动来设计的。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大班幼儿的音域,将歌曲改为了降E调。
二、说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这一首歌曲的认识和掌握,认为本次活动重点应该是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情绪特点,并能够在图谱的提示和辅助作用下,掌握休止符节奏和两段歌词中象声词的不同节奏:滋妞妞滋妞滋妞 得儿喂;的的打打的的打打的打 得儿喂,初步学习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这首歌曲的难点之一是休止符节奏0××,还有就是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节奏不一样,而且这一节奏还与休止符节奏紧紧相连,作为第一课时的新授内容,应该作为难点来解决。借助形象的图谱和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幼儿理解并正确表示休止符和不同乐器的声音节奏,是突破难点的重要方法。
三、说活动的目标:
1、尝试根据图谱提示学习歌曲,体验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快乐。2、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情绪,能有表情地演唱。这两个目标都是根据新《纲要》中要把强调幼儿的感受、体验和自主探索和学习放在第一位,防止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灌输等新精神、新理念而设置的。
四、说活动的准备:
本次活动需要从两个方面准备,物质准备:(师)设计的图谱一套、(幼儿)每组一套图谱;经验准备:幼儿对乐器有一些认知经验。教具准备我们遵循了直观形象性、适宜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原则,能够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益。
五、说活动的组织过程:
根据音乐教育的新理念,活动强调幼儿的感受欣赏,自主探索和发现,大胆尝试和表示,幼儿自由讨论发现难题、教师适当介入等,围绕“欣赏感受——理解学习——自由探索、尝试——教师协助解决难题,提升经验——充沛表示”这一思路展开活动。活动一共有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幼儿完整欣赏感受音乐旋律
首先是给幼儿听觉(纯音乐)欣赏和感受(听!森林里传来了音乐声,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幼儿完整欣赏音乐,然后教师继续引导(听了这段音乐,你们猜猜森林里正在干什么事情?)让幼儿自由理解想象音乐表达的欢快和热闹的意境。
根据歌曲的特点,我们采用分段教学,由此引出——
第二个层次: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在图谱的辅助作用下学习演唱第一段歌曲。
在第一段歌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给幼儿听觉上的刺激,因为音乐首先是聆听的艺术:
1、 教师清唱,幼儿完整欣赏歌曲的第一段。
师:“原来森林里真的在开音乐会,我们一起来听听都有谁来参与音乐会了?”
(1) “你刚才听到哪个小乐器在唱歌?它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谁来学一学?”(引导幼儿在老师范唱的过程中发现小胡琴声音图谱代表的含义,学习看图谱演唱小胡琴的声音。)
(2) 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小胡琴声音后面小嘴巴和小花代表的含义。
(3) 教师发出疑问“咦?哪些小动物也来参与音乐会了?”(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学唱第一段歌曲的后半局部)
(4) 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引导幼儿自由发现小胡琴后面缺少了小嘴巴和小花)
(5) 师幼带着检查的目的一起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
师:“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7)幼儿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老师只用口型,没有声音)
第三个层次:幼儿尝试看图谱、听伴奏自由探索演唱歌曲第二段。
在让幼儿学习第二段歌词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相结合,自由发现和教师适当介入相结合的方式。(第二段改换成自主学习,是为了防止音乐课歌唱活动教学时重复唱的单一形式,也是为了充沛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性)
(1) 幼儿听音乐看图谱自由探索。
师:“小胡琴演奏完了,接下来哪个小乐器来演奏呢?它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小狗小猫听到了又怎么样了?请你们到边上找找看,等会儿告诉我。”
(2) 请幼儿自由说说自身的理解,教师引导幼儿用歌曲里的语言表达出来。(重点是小喇叭声音和疑问词的地方)
师:“你看懂了什么地方?”
(3)幼儿尝试跟音乐唱出歌曲第二段,教师适当提示。
(1) 教师协助幼儿解决难点。
师:“还有没有什么地方不会的?”
(2)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老师只用口型,没有声音)
第四个层次:幼儿完整看图谱演唱歌曲。
(1) 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
师:“你们有没有学会?怎么这么快就学会的?是有了谁的帮助?那你们想不想看着图谱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引导幼儿体会图谱在学唱歌曲时的作用)
(2)引导幼儿体会歌曲欢快幽默的情绪,并带着情绪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好听吗?你觉得什么地方最好听,最有趣?我们来学学看。”
“那我们再来演唱一遍,这次,你觉得开心的地方就用开心的声音,带上开心的表情;你觉得有趣的地方就用有趣的声音,带上有趣的表情哦!”
(2) 脱离图谱,幼儿用声音、表情和动作表示歌曲。
师:“你们觉得这个音乐会怎么样?那我们给这个音乐会起个什么好听的名字呢?”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快乐的音乐会》演唱一遍吧!”
延伸活动:
活动结束时应该给幼儿留下悬念,让幼儿带着好奇和探究的欲望,精神丰满地去自由探索。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开音乐会啊?假如你们来开音乐会,你还会请哪些小乐器来?它们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试一试吧!”
纵观整个活动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教育理念:
1、关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是简单地教幼儿学唱歌曲,而是通过一些有效教学方法和战略的运用,提供给幼儿更大的考虑和探索空间。让幼儿在听听、看看、猜猜、唱唱、玩玩中学会了歌曲。
2、关注幼儿的有效发展。有效教学的内涵就是通过教学,使幼儿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幼儿内在的发展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发明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可以让幼儿获得认知(主要是歌曲中出现的几种节奏型);情感(愉悦陶冶幼儿的心灵,体验与动物朋友游戏、唱歌、扮演带来的快乐);学习能力(观察力、倾听力、语言组织能力、模仿和迁移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3、关注音乐作品美感的传送与表示。为了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欢快、幽默和风趣,通过图片的设计,教师的歌声、表情、情绪的带动和感染,营造相应的情境氛围,协助幼儿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意境。
整个活动流程自然流畅,层次清晰,学习战略适合幼儿的学习节奏,能让小朋友们处在积极的审美体验中,达到高效学习和审美体验的和谐统一。当然,这节课所依据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支撑很多,我只是重点从音乐有效教学和幼儿的自主学习这两方面来说的,希望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建议。
音乐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本节活动是选自《大班发展课程》,其本身是一节以感知歌词的诙谐和创编歌词为主的音乐活动。之所以选用,也是因为歌词的本身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将原有的音乐活动改编成一节音乐游戏活动,是希望通过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游戏为载体,更深一步的让幼儿感知乐曲,从而更加的喜欢乐曲。
说目标:
1、感受歌曲的诙谐和幽默。
(整个乐曲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尤其是歌词中所“碰”的身体的各个部位更是刺激着幼儿的感官,“一、二、三”像帮助幼儿打节奏似地更能让幼儿感知乐曲的诙谐与幽默。就像《纲要》中提到的“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2、能和同伴互相配合一起跳舞,体会合作游戏的乐趣。 (本目标是本节活动的主要目标,《纲要》指导教师“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在音乐活动中,利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的合作关系。)
3、尝试创编歌词,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通过尝试对歌词的创编,使幼儿能“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而歌词考验的是幼儿对身体各部位的名称的认识,针对于4—5岁的幼儿来说,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游戏法:“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将游戏融入音乐活动中,使幼儿在快乐中感知和发展。
观察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观察法更有助于教师“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的进行活动,另一方面,整个活动更注重动静的交替,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和热情。
说过程:
一、 导入
幼儿和老师一起听音乐玩游:好玩的碰碰车。
(多数幼儿都有玩碰碰车的经验,此游戏是为了感知“碰”的概念,为本节活动内容奠定基础。)
二、基本部分
——欣赏歌曲《碰碰歌》
(由“碰碰车”很自然的引入到“碰碰歌”,调动幼儿的好奇心。)
——提问歌词内容,帮助幼儿熟悉乐曲
(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为“碰”的动作做基础。)
——幼儿尝试不同的碰一碰地方法,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不同表现
(幼儿“碰”的方法是不相同的,教师观察的目的就是找出有奇思妙想的幼儿。)
——让孩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碰的,教师注意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
(及时的给予幼儿肯定,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
——听音乐做动作,
(既是音乐游戏,就要有动作与乐曲的配合,不能动作是动作,乐曲是乐曲。)
——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游戏玩法:全体幼儿围成双圆,内外圆听到音乐时向不同方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拍手转动,“一、二、三”时,根据歌词的变化内外圈互相碰一碰。当音乐结束时,教师报数,幼儿听数字抱作一团。对者获胜。
(幼儿对音乐、动作都熟悉之后,需要了解的就是游戏的规则,此游戏规则中,整个节奏都是缓缓地,不紧不慢的`。为了将游戏推至高潮,特加入了最后的数学领域的结尾。将数学与艺术进行有机的整合。就像《纲要》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将全体幼儿围成内外双圆,教师唱歌曲引导幼儿玩游戏
(在游戏刚开始时,幼儿还不熟悉游戏规则,唱歌曲可以使教师根据幼儿情况灵活的掌握乐曲的节奏快慢,避免了音带固定快慢的尴尬。)
——听音乐师幼一起玩游戏
(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音带可以将教师解放出来,使教师更好的引导和支持幼儿。)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对歌词的创编,并将动作加入创编的歌词中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还有那些身体部位是可以碰着玩的,创编歌词的同时也是对身体各部位名称的巩固。动作的加入有利于幼儿判断想法的可玩性与否,同时为后面的游戏做好准备。)
——教师将幼儿创编的歌词加以整理,并加入到游戏中 (肯定幼儿的努力,并将其运用到游戏中,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愿意表现自我的想法得以提升。)
三、结束活动
——听音乐《日光海岸》安静的离开活动室
(安静的音乐是起到安抚幼儿情绪的作用,使幼儿的情绪平静化。)
【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春天音乐说课稿08-12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1
高中音乐说课稿07-16
中班音乐优秀说课稿09-25
《欧洲民间音乐》说课稿08-10
(合集)小学音乐说课稿06-26
高中音乐说课稿08-22
小学音乐《小螺号》说课稿06-20
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09-11
中班音乐律动说课稿《理发店》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