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内能》九年级物理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能》九年级物理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内能》九年级物理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方法:转换研究法、实例归纳法
教学用具:冷水、热水、温水各一杯、墨水、空气压缩演示仪、硝化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公司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
二、新课教学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的每一个分子都在运动,都受分子作用力,但每单个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内能是指物体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
2、内能的变化: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上节课我们曾进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科学的.论断,必须要有证据,在物理学中,通常是用实验来证实论断的。今天我们同样用实验来证实上面的论断。
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的内能叫做热能,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
(4)内能和机械能
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
首先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棗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
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势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4、物体的内能改变的两种方式
(1)列举锯木头和用砂轮磨刀具,锯条、木头和刀具温度升高,说明克服摩擦力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如果外力对物体做功全部用于物体内能改变的情况下,外力做多少功,物体的内能就改变多少。如功的单位是焦耳,内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演示压缩空气,硝化棉燃烧。说明外力压缩空气过程,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到棉花的燃点而使其燃烧。
以上实例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在炉灶上烧热水,火炉烤热周围物体,这些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这些实例说明依靠热传递方式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内能》九年级物理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学习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基础上引入的,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比较注重联系生活、社会实际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科学的探究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为下一节“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2.教材内容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内能和热量,重点是内能、热量的概念;确定的依据是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物理的有用观,由于教材知识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相关知识甚少,所以确立的教学知识难点是内能、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知道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
(4)了解热量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会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5)会进行关于物体吸热、放热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用类比方法体验内能的概念,经历用实验观察及推理方法得出温度与内能之间关系的过程;探究热量计算公式;自己举例说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具有初步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感性知识为基础,利用类比的方法来认识“什么是内能”,初步领略力学现象、热学现象的美好与和谐,对自然现象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乐于从生活走向物理;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欲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挖掘出现的本质规律,且应用于日常实际中.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已有初步认识,但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即感性认识稍显匮乏,因此在理性认识建立的过程中存在困难,为此我注意迎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推理、类比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热量概念,学生相对比较好理解.
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性质,精心恰当地选择资源.一是由多媒体课件、《小儿百科全书》等组成文本资源;二是自制教具,利用类比的思维方法,把微观世界宏观化;三是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扩充实验;四是利用数学知识探究物理公式;五是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合作中及时发现问题,促成动态教学资源的生成.
三、教法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
整体,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探究、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类比、推理完成教学任务.
四、过程设计
1.新课引入
回忆童年时代的玩具:回力玩具汽车的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学生自然想到汽车行驶要使用汽油等燃料,再通过提问:“那么这种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能叫什么能呢?”(用非常浅显形象的语言自然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
2.新课教学
(1)内能
回顾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运动中;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多媒体展示情景一:物体内部的分子始终处于无规则的运动中
师: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
师生总结:如同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作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即分子动能.
师: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若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分子
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
演示实验一: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类似地看成分子间由一根弹簧相连接,改变分子模型间的距离,弹簧发生形变,具有弹性势能,推知分子间存在势能,即分子势能. 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九年级物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内能》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二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内能的概念、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之前学习的分子热运动为本节课的开展做了一定的铺垫,所以本节课是前面所学内容——分子热运动的延伸,而且本章之后的内容都是围绕内能展开的。故本节内容在这里起着十分重要的过渡作用。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谈谈我对学情的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图片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从而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学好本节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并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
对内能、热量概念的理解,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理解。
【难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实验法、小组合作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要想合理的呈现以上教学思路,就要求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过程。接下来我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先给大家播放蒸汽机车工作的视频,并解释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蒸气可以带动火车前进,为了解释原因,进而引出课题《内能》。
【设计意图: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导入课堂,不但创设了情景、让学生产生疑问和猜想,触发思维的兴奋点,更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动机,为学生打开探究之门,帮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高潮。】
其次是新课讲授环节。
本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内能概念的建立。我会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可以快速回答出,这也可以帮助建立内能的概念打好基础。接着我会出示运动着的足球和弹簧被拉伸的图片,并提示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提问学生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是否具有势能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分子具有动能,通过类比弹簧的例子在交流探讨后也会得出分子之间具有势能。从而引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以及内能的概念。接着,我会让学生回顾机械能的概念,思考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有着怎样的关系。学生结合教材及生活经验不难得出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设问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推进过程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大有益处的。这样设计不仅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能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加深印象,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之后是第二部分的内容:物体内能的改变。
我会先给学生列举烧热的工件在冷水中冷却的例子,结合例子讲解这个过程发生了热传递。温度改变使得物体的内能发生了改变。从而由学生总结出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在此问题上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这样的提问即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交流合作的科学素养,更是为引出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做好铺垫。明确了改变物体内能的第一种方式之后,我会给学生展示两组图片,分别是冬天搓手取暖和滑滑梯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余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我会给学生完成两个演示实验,第一个是压缩空气引火仪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第二个是空气推动塞子的实验,观察瓶内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总结出是因为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这样就可以得出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的感知实验现象,并可以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也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能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
然后是拓展提升环节:
在此环节,我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知识,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设置不仅可以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得以巩固,加深了对内能的理解,及时的巩固与练习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对于课堂小结,我打算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内容及时加以回顾,同时也能使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加以疏导。之后我会留下这样一个作业,课后查一查什么是温室效应,并思考内能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拓展能力,也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思考,真正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七、说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逐层排布,重难点明显,容易让学生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实际教学时,师生互动间会产生许多信息和创新的火花,教师要机智的将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作为焦点来组织教学,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教学有效性,使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生生奋发的目标。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
【《内能》九年级物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内能说课稿07-31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08-25
物理说课稿02-19
物理说课稿范文06-27
初中物理说课稿06-24
初中物理说课稿05-26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12-01
中学物理说课稿10-08
(精选)物理说课稿14篇04-25
高中物理说课稿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