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运营工作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1
一、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运用管理会计的意义
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会计和会计管理控制体系两部分内容,是各类企业用于战略发展与财务、业务统一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在商业银行中也具有广泛应用。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运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管理会计能促进绩效考核体系的更完善构建。作为商业银行系统工程内容之一的绩效考核,与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紧密相关,而管理会计应用的加入能够保证绩效考核体系与商业银行动态经营管理目标一致,可以从数据评价角度进行更科学系统的动态管理绩效考核。第二,因为管理会计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需求进行活动业绩、信息处理、工作任务完成度情况等方面的评价,利用管理会计体系还能进行商业银行财务管控、成本及投资决策,所以管理会计加入绩效考核中可以更好的检验商业银行的经营效果与目标完成度。价值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目标,利用管理会计对商业银行发展和成果进行管理,在绩效考核方面参考银行资本回收和利润最大化目标,制定更具代表性的核心利润绩效考核目标,能够更好的指引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的科学运用。第三,商业银行在进行绩效考核目标制定时一般会参考经济增加值,在资本管理风险和资金回报效率方面也会有一定要求,经济资本作为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管理会计数据对产品价格和资金调控等进行把握,才能实现经营管理的根本目标。所以,管理会计加入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对实现更好的经营管理要求有重要意义。
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作用及绩效考核目的
(一)管理会计体系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
管理会计体系作为内部会计内容,其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作用是为内部经济活动、发展规划、银行经营现状评价提供数据参考,对商业决策、管理目标确立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优化人员配置、资源配置、综合业务管理等活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对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推进和经营整体调控都有重要作用[1]。
(二)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目的
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竞争意识和银行综合管理水平是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通过对银行从上至下全体的工作目标、绩效指标的考核,监督内部工作完成进度、完成情况,并结合绩效考核结果能够对商业银行阶段性经营成果进行检验,也是商业银行阶段性发展理念的侧面反映,善用绩效考核,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动力。
三、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运用方法
将管理会计应用于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能够解决绩效考核基本信息来源的问题,在优化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盈利分析、成本控制等方面均有作用。笔者根据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及管理会计应用现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汇总了以下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办法。
(一)管理会计精细化促进绩效考核水平提升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科学制定需要从产品成本角度进行,而产品成本的划分则包括成本归集和分配两项内容,以往在进行绩效考核指标制定中,经常出现因为成本归集和成本分配划分失误导致的绩效考核指标不科学,成本费用记录错漏、混乱时有发生,这就导致虽然银行按照利益责任制进行绩效考核划分,但却难以规范管理。管理会计的加入,可以实现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目标的精细化制定。在成本计算时由财务中心通过管理会计综合系统,以准确会计数据进行成本分配和成本归集的科学统计,银行各个部门必须按照精细化管理会计制定的标准进行费用支出,对商业银行经营全过程实行更准确的经营业绩把控,实现绩效考核财务数据精确化,这更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高效合理运用[2]。
(二)管理会计数据确定绩效考评中的产品利润
对利润的把控是商业银行实现经营发展和企业生存的关键,也是商业银行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基本标准。但是部分商业银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却以销售额来制定,而忽视实际利润。这就造成员工的一种误区,更关心销售额而忽视实际利润。从管理角度而言,这并不利于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管理会计的加入可以将企业产品成本从销售额中剥离出来,按照税金、人工支出、成本管理等单独计算销售利润,这能更好的实现度计量产品企业经营价值贡献度的计算,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以产品纯利润计算,也更具有说服力,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健康长远发展。例如,银行在利用管理会计进行绩效考核优化时,可以先健全信息化管理会计系统,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会计数据进行结构优化,再将信息化平台上的人事管理和绩效考核板块进行关联,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会计数据分析,获得更合理的产品利润绩效考核指标,这样能够实现绩效管理更好的动态考核[3]。这一方法是广大商业银行可以借鉴的做法。
(三)管理会计与绩效考核结合解决产品设计及定价等问题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主要关注对于机构的评价,而对产品设计、资源合理划分等方面的关注度不高,这就导致绩效考核方面对产品设计和定价的相关考核也是缺失的,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在解决绩效考核促进商业银行产品设计和定价合理性问题上,引入管理会计十分有效,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的精细化数据给产品设计及定价提供依据,同时也给这部分的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例如,工商银行就在其原有业绩价值系统上增加了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的开发,这一系统利用数据仓库这一技术,对产品、部门业绩、机构利润等全方位进行评价和核算,依托这一系统,工商银行解决了不同网点和分行之间的金融产品价格不统一、风险评价标准不统一、成本分摊模糊化等问题,通过管理会计数据对产品合理定价、创新设计、风险评定方面进行精细化指标设定,充分提升了工商银行绩效考评的目标性和精细化水平,对提升银行内部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实现部门间多维度的竞争和绩效考核都有极大激励作用。
(四)平衡记分卡在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应用还可以从平衡计分卡的使用角度进行研究。财务预算、盈利分析、绩效考评、资产负债管理等都是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内涵,而平衡计分卡作为衡量企业成长、客户积累、业务流程、财务指标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模式,是一种将商业银行战略目标与银行日常发展全过程、人员工作状态进行紧密联系的工具,这一工具的使用需要管理会计内容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优化中,加入平衡计分卡管理评价方式,通过财务数据管理推动非财务指标提升,驱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也能很好的实现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目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绩效考核提供精细化财务数据、科学绩效考核指标等方面的支持,借助管理会计与信息化内部控制管理平台的结合,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实现更好的绩效考核效果,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仍需要不断探索。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2
20xx年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担任支行营运主管期间,带领运营团队围绕“安全、优质、高效”的会计营运目标,坚持”安全就是增效“的理念,把做好支行的规章制度执行、内控风险防范、提升柜员服务技能、效率、风险意识作为目标而努力奋斗,发挥了自己在本职岗位上应有的作用,确保了支行全年会计工作圆满安全完成。现将本人x年会计主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贯彻落实交通银行总行及分行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指导精神,认真履行营运主管的职责。
1、在工作中,本人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保持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严格执行各项金融政策和规章制度,工作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2、根据支行x年年度人员内部轮岗的安排,认真分析梳理,对支行现有人员进行了岗位设置和不相容岗位的分工,落实完善了支行的岗位责任制和分级授权责任制,达到了人力资源的良好利用率。
3、日常工作中强抓营运管理重要环节和风险防范。采用监督、检查、辅导、授权、审核等多种方式,按频度和质量要求,完成尽责事项、实施日常管理,做到有据可查、规范有序。加强对重点业务和环节的控制,对异常现金支付进行严格审批与报备;强化全员提高自助设备现金分流率的意识,有效引导客户分流;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和大额现金反假工作由专人负责,有条不紊;分析查找支行薄弱关键问题,合理解决问题,提高质效;定期组织全员对风险案例的分析和学习,增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柜面业务操作,防微杜渐。
二、强化内控管理,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1、作为支行的运营主管,主要履行会计监督及防范风险的职能。
我严格执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风险和效益约束机制、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努力追求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内在统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完善防范案件的长效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防范案件的发生。加强合规教育,努力实现人人懂得合规、主动遵循合规、尽职维护合规的工作目标。使每个人加强警惕,做好内控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实现无违规无差错。
2、认真履职,正确处理内控与发展的关系,有效防控营运风险和合规风险。
根据点客户群体、业务发展需要,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合规高效的营运执行力,为支行各项业务的开展、落地保驾护航。
3、认真组织年终决算各项业务及账务清理工作,严格按要求和规定,认真学习,精心组织,亲力亲为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核对帐务、清理各项资金、年终决算测试、核实损益、编制报表、上报各类自查报告等。保证了x年度会计决算的顺利进行,无差错事故发生。
4、重视银企对帐工作和电子对账推广工作,及时根据分行结算部下发的银企对帐回收的情况,主动联系加紧催收。特别是针对财务人员变动,地址变更等问题,支行克服时间紧、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在年底将帐务及时核对完毕,进一步维护好我行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
三、抓好队伍建设,从基础入手,着力于运营人员的安全素质培养,保障支行的稳健经营。
1、加强对监控录像的管理。严格按分行对监控录像管理回放的要求,每周认真抽查回放录像,全月将所有柜员的监控均能全部调阅,在回放中发现柜员的不规范现象,耐心地给柜员讲解原因和后果,以减少事故隐患;对于发现的其它问题均能及时联系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完善,确保录像资料完整清晰和有效性。
2、认真审核柜员的传票,及时处理后督下发的差错。加强对新行员和差错较多柜员的传票审核,使差错率得到较好的控制。遇后督的查询及差错下发,做到逐笔核对并与柜员共同分析差错原因晨会讲解,认真登记柜员差错台帐,督促柜员整改杜绝再范。
3、加强员工业务辅导培训和技能训练,制定支行《内控奖惩积分考核机制管理办法》,有效激励员工,确保风险防范工作和531培训有序开展,执行制度不走样。精心组织晨会学习,及时对总分行风险提示清单进行分析传达、对新业务进行培训、做好班前、班中、班后检查通报、后督差错的'讲评、以及监控回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等。定期上报风险排查报告,对管理风险、内控风险、安全风险等环节逐一排查,积极整改,员工遵章守制的意识得到了提高。多渠道的培养和教育员工树立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使员工意识到自己是风险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切实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必循,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本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内部精细化管理有待提高,内控监控力度不到位。由于不能顾及诸多工作全权管理到位,员工的业务技能亟待提高,有时会疲于应付日常工作,管理精细化不高。
2、风险监控意识与系统更新不同步。由于总行531系统上线及各项清理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展,新业务系统内容更新加快,自身学习的节奏还需同步跟进,考虑不够全面。在今后的工作中,定会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及时学习和掌控,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更好把握规章制度,增强风险意识。
3、支行服务还有待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还不能达到适应银行高强度业务风险的能力,x年主要从服务和制度的执行上及提高员工素质上入手,提高我们支行运营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3
一、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定位
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应该单独设置,和会计部门平行。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产生本身就意味着原有财务会计部门和运作效果不能满足企业深化管理的需要;并且,许多实行会计部门下设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公司运行效果也不理想。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责是资金的管理,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财务与会计应该分离。同时会计工作具体,而内部结算的资金管理比较抽象。具体的会计工作较易受重视,而抽象的、难以衡量的资金管理工作往往被忽略。所以,内部资金结算中心宜单独设立,与会计部门平行。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不应作为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利益主体。因为结算中心资金管理调度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分公司的经营去实现,对它来说,这是不可控的。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毕竟不是集团公司下的财务公司,更何况若是以盈利为目的,则它的利益可能与公司的利益相冲突,从而有悖公司的经营目标。
内部资金结算中心集银行金融管理和企业资金管理于一身,通过“结算管理”和“信贷管理”做好企业资金的调剂工作,并及时把企业高层的经营意图贯彻于财务部门、计划部门以及车间、各商品部,为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资金保障。因此,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工作目标与任务不是盈利,评价其工作业绩也是要看它对内服务的效率与质量如何,看它对企业财务控制和对决策的支持程度怎样。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内部资金结算中心以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和提高自身的资金管理能力。
急需资金的分公司在运用别的分公司的闲置资金时,应该支付利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借贷出去的资金得不到利息,又何必借出去呢?况且还要冒着收不回来的风险。若是由结算中心负担借出资金应付的利息,又会鼓励所有的分公司不断地要求得到借款。因此,筹措资金的分公司需要对其享受的“午餐”付费(利息)。而为了不使借出资金的分公司担心钱不能被归还,应由总公司的结算中心作为偿还借款的责任人,因为总公司的信誉要比分公司高。
二、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设计
实现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的各种功能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结算中心要与银行签订有关协议,确保融洽合作。
(一)实现公司内部各类账户资金的全面监控和调度资金的瞬时到位。结算中心通过与银行合作,设立企业银行终端并利用其企业结算系统,使公司总部能通过终端随时查询各分支机构账户上的资金余额,全面及时地掌握公司的整体资金状况,同时根据公司的资金预算、计划,使需要调度的资金能够在瞬间到账,解决资金调度上存在的时间、地区差异问题。
(二)实现公司各营销网点销售货款的及时回笼,减少在途资金,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健全的分布广泛的营销网络体系是公司产品销售的巨大优势,但由此也带来了资金回笼速度慢,月度在途资金占用大的问题。因此可将各经销网点账户统一调到合作银行,并应用合作银行先进的资金汇划结算系统,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加快货款的回笼,减少不必要占用。
(三)实现网内资金融通。如果公司下属某个单位急需现金而账面存款不足,这时只要总公司在合作银行系统存款总额高于需用的资金数,即可由该单位当地开户行先垫支,此笔款项银行不收短期拆借利息,等该单位资金调度到位后偿还这笔款项。
(四)强化内部结算,实现内部单位无“三角债”,公正反映各事业部经营业绩。由于公司内部相互提品或劳务,因此各单位间会频繁发生债权债务关系且数额较大。实现内部结算后,一方面各个分公司的报表能够真实反映资产负债的情况,另一方面,为了公正反映各个分公司的经营业绩,资金占用者应及时向结算中心支付利息,而结算中心也须及时向资金被占用者转付利息。
三、资金结算中心的运作
资金结算中心应考虑合作银行结算网络的实际功能和运行情况,在运行中应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
(一)账户开设规定
账户的设立是公司与银行合作运转资金结算中心的基础。为便于资金结算中心能更好地运用银行结算网络,各分公司要统一在所在地合作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并有计划地撤销原来其它银行开设的账户。
对于开设账户,应注意:(1)各个分公司在银行应开立一个收入户和一个支出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户资金来源于产品销售回款、借贷款项(包括公司拨款与银行贷款)及其它业务收入款项,其款项的支出仅限于公司调度款项及支出拨款。应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对其分户确定一定的存款限额,在与银行达成充分协议与授权的基础上,超过限额的资金由银行自动划至总公司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上,低于限额由公司总部根据该分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决定是否给予补充资金。支出户资金仅来源于收入,其支出包括采购、工资、税金等所有分公司的支出项。(2)对于公司营销网络资金账户的.控制,鉴于其在多行开户且地域分散,短时间不易调整至同一行,且网络的建立及运行难度也较大,因此在资金结算中心建立之初,可先将各销售分公司的账户设立在合作银行,并与全公司资金结算系统连网运行,部分地加快货款回笼速度,减少资金占用。至于各营销网点开户并入合作银行结算网络,可在资金结算中心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后逐步实现。
(二)资金调拨程序及控制
为防止企业银行系统被盗用,同时也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企业银行系统的登录采用银行提供的密码保护系统,同时企业资金调拨须坚持专人密码操作、权限设定原则,即对于每一笔资金的划拨应在数量上设定权限,专人必须有其专用密码,并与特定数量资金的调拨权限相对应。如结算中心资金管理人员和业务主任共同确认可对应50万元调拨权限,业务主任和财务经理共同确认对应50万一200万元的调拨权限,200万元以上须由公司主管副总亲自或授权运用其特定密码完成该笔资金调拨业务,同时对于每一笔业务的操作人员按其权限设定其应承担的责任。
具体调拨方式如下:根据月度公司资金收支计划,资金管理员运用资金结算网络的远程查询功能,获知各单位资金余额后,结合各单位资金运行情况,据其经营需要,在计划额度内,由资金管理人员按其权限通过网络予以给付资金;对超权限业务可向相应权限领导提出报告,并由本人或授权人员完成该笔资金拨付手续,其票据传递及往来业务按规定程序办理。
(三)资金结算中心的日常管理
除密码专用及权限设定等内容外,资金结算中心应结合总部与各分公司资金借贷流向情况及会计报表情况,于月末结账后10日内确定公司总部每月利息分摊数额,完成利息分摊工作。各单位应针对其在合作银行开立的收入户和支出户分别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并每天与银行核对,做到业务发生次日必须结清,月末编制银行对账单并调整账务,并每月与结算中心核对账目。
运用资金结算网络的远程查询功能,对于各分公司的支出户开支情况予以监督,了解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将其纳入月度资金收支计划的考核,严格兑现相应奖罚,由此简化公司资金管理程序,且极大地提高了公司资金管理的效率。
(四)结算中心单据的传递及资金调拨指令
结算中心要单独制作资金收、付单据,发生资金收付业务时,进行账务处理并填制资金收支单据,其程序应与银行相仿。单据在每月财务会议上发放或由来往人员携带,并发放对账单,结算中心根据资金收支计划调度、调拨资金时,以“资金调度令”为准,电话和传真通知有关分公司。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4
(一)营销管理制度:
1、日常管理:
①分组管理制度:
工作中,将团队分成3个小组,通过把人数落实到分组,由小组长进行管理,提高其团队发展。并通过与小组长沟通,更深入的了解到团队每个成员工作上、生活上的情况,工作上进行良性竞争。
②日常一对一管理:
工作中,多与团队成员沟通,了解趋于成员的展业情况及宣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③工作效率制度:
工作中,要销售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
1、千方百计完成区域销售任务;
2、努力完成销售中的各项要求;
3、负责严格执行客户开户手续流程;
4、积极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并及时整理上报;
5、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6、对工作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建立团队高效率的'工作精神,团队以每个月15日之前完成当月工作情况,通过高效率模式对新员工进行影响,便于后期团队管理。
2、会议管理
团队会议是团队发展的重要环节,会议是现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销售人员对公司的指示精神理解不够,销售心态就不稳定,就不会严格按照终端思路开拓客户,工作效率就大大折扣。
①工作内容:
通过会议中回顾和总结昨天的工作,进行业绩分析,认识到其不足,对其批评,共同交流,找到好的方法和途径,解决市场遗留问题,恢复市场肌体,提高工作效率。(内容:新增资产,开户数,客户疑问)
②会议精神:
一天之际在于晨,周一是当周的关键日子,通过周一开会对上周工作不足进行批评指正,指正的方式决定了其主要意义,营销主要的成功方法,无异于精神支持和鼓励,使人有更高的上进心。周一对大家工作进行鼓励,调动起积极性,致使工作顺利完成。
③会议文化:
会议中增加才艺展示,把个人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彰显其自信和人格魅力,鼓舞其团队士气,增强其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人员招聘
销售团队组建,人员招聘是重要的部分,不断地补充新力量,团队才能更好的发展。招聘分一下三个方面:
①网站招聘:
通过助理在智联网招聘,招募优秀成员。
②人才市场招聘:
结合人才大市场,进行招聘。
③校企合作:
这个是创新招聘的一中新方式,目前还没有成功,通过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开办期毕业生校企合作,在毕业生毕业前进行培训,了解其优秀成员,招募到公司(在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中)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5
一、努力学习,尽快适应新环境新岗位
刚刚走出校门,踏入银行的大门,我感到很不适应,为了不辜负领导们的期望与信任,我下决心努力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我积极参加了银行系统组织的各种培训,充分认识到:作为金融机构,安全防范工作是重中之重,不能有丝毫马虎和懈怠,也深感自己岗位责任重大,现金收付业务需要一丝不苟,不能有半点马虎。除了参加集体的培训,我还积极向领导请教,虚心向周围的同事们请教,逐步了解了业务规范和业务流程,在实践中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同时也深感自己的差距,因此业余时间我参加了某某金融管理的自学考试,力争使自己的能力再上新台阶。
二、尽职尽责,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银行柜员的工作是需要强烈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需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我珍惜自己的.岗位,强化了责任心和责任感,对于现金业务仔细认真,半年来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我直接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客户,半年来我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与服务。
1、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技能,在年里,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的实际,有计划的报考银行从业资格证的相关科目考试,职称资格考试,针对自身进取不足的实际,自觉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2、结合我社的服务创优工程开展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继续狠抓勤练基本功不放松,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技能、服务能力和营销能力,有效提升自己的整体综合素质。
3、结合岗位实际,不断探索岗位工作开展的方式、方法,立足实际,着力窗口接触点的“同位”思维,充分理解客户的心态,善于换位思考,积极探索客户维护和服务的方式、方法,并结合当前实际给予有效的开展落实,通过优质服务的开展,不断提升现有客户的忠诚度和诚信度。
4、熟练的掌握各种业务技能特别是计算机操作、财会业务等技能,努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培养多方面技能,更好的实践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我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
我将努力克服自身的不足,在基社信用社领导的的带领下,我将立足自身实际,严格服从领导安排,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效履行岗位职责,当好参谋助手,与全体信用社职工一起,团结一致,为我社经营效益的提高,为完成20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作出自己的努力。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6
一、道德方面。
做为客户经理在品德、责任感等方面必须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强烈的事业心,作风正派,自律严格,洁身自爱。
二、心理方面。
客户经理心理要成熟、健康。经受过磨炼,能理智地对待挫折和失败。还要有积极主动性和开拓进取精神。同时,还要有较强的交际沟通能力,语言、举止、形体、气质富有魅力。在性格上要热情开朗,在语言上要风趣幽默,在处理棘手问题上要灵活变通,在业务操作上要谨慎负责。
三、业务方面。
客户经理要有系统、扎实的业务知识。首先要熟悉银行的贷款、存款、结算、中间业务知识。既要掌握主要业务知识,又要熟悉较为冷门的业务知识;既要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又要能具体介绍各种业务的`操作流程;既要熟悉传统业务,又要及时掌握新兴业务。
另外,客户经理还要具备法律知识、经济知识,特别是要具备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为客户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投资理财方案的能力。
四、营销方面。
客户经理要成为市场营销的能手。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知识,又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实践。掌握推销自我的技巧、演讲技巧、产品推介的技巧、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处理拒绝的技巧等。
为充分的认识形势问题和任务的目标,完善20年,团队新景象,新变化完善完成各项任务,好以下的工作。
营销管理制度、日常管理:
①分组管理制度:工作中,将团队分成3个小组,通过把人数落实到分组,由小组长进行管理,提高其团队发展。并通过与小组长沟通,更深入的了解到团队每个成员工作上、生活上的情况,工作上进行良性竞争。
②日常一对一管理:工作中,多与团队成员沟通,了解趋于成员的展业情况及宣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③工作效率制度:工作中,要销售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
1、千方百计完成区域销售任务。
2、努力完成销售中的各项要求。
3、负责严格执行客户开户手续流程。
4、积极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并及时整理上报。
5、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6、对工作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7
我是咱们银行的一名柜员,这份工作我已经从事了一年了,在银行的同事们中,我也还算得上是一个新手,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是保持一种学习的态度、请教的态度去工作。一年工作过来,我也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做的不太好,所以接下来一年,我想在自己的服务态度上进行一个增强,以下是我的工作计划。
一、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注重服务质量
去年自己的服务态度虽然没有出现什么别的差错,但是严格来说也只能算是一般。未来一年,我应该比去年更上进一点,无论是面对怎样的客户,都应该心平气和的沟通。我们代表着银行的形象,也代表着各自的修养。不论是为了什么,都应该更注重态度一些,从而提高我们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工作上更加细致、认真
过去一年,虽然个人表现整体不错,但是仔细追究下去,我发现自己也出现了一些小毛病,比如说自己平时会有一些粗心的问题,作为银行的一名职员,平时生活中粗心一点没关系,但是如果在工作上出现一些漏洞,这后果也许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工作中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保持一个细心细致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为了客户,更是为了自己,为了银行的整体形象。所以接下来一年我会更注重加强自己的工作态度,尽量不去犯错,不去给自己找麻烦。
三、学习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是工作的动力
我一直都认为无论我们身处一个怎样的环境,面对怎样的一个群体或者局面。我们都应该保持一个学习的`态度,只有懂得学习的人,才会更快走向胜利。也只有当我们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才能在每天中有一些进步。学习是终生的,而工作也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这二者是无法分开的,也是应该去实践和探索的。接下来的时光我已经准备好了,我会勇敢出发,勇敢探索。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8
20xx年,是营业部实施新的绩效考核办法的第二年,也是支行业务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为此分理处认真总结年工作基础上,深刻认清当前形势,找准市场脉搏,扬长避短,围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快业务发展”为中心,同心同德,努力实现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一、注重发挥网点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推动优势业务快速发展。
储蓄存款是银行的生存之本,也是行长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分理处年储蓄存款时点和日均指标完成的情况比较良好,作为网点的强势指标,明年也必须紧紧抓住储蓄存款业务不松懈,稳扎稳打,促进网点良性发展。年开门的第一季度是一年的营销旺季,各家银行之间的存款竞争将十分激烈。如何在旺季营销中把握机遇取得胜利,是来年工作的主要任务。分理处存款营销的基本思路是“进得来、稳得住”。
首先,所谓“进得来”,便是要大力发掘存款资源,挖转他行存款和市面流通资金存入我行,使网点处存款快速增长。
第一,发动全所员工,积极提供存款营销线索,只要发现有价值的营销线索,客户经理和相关营销人员马上行动,采取多种方式联系客户,争取挖转资金。
其次,利用春节资金大量回笼的时机,及时发现和追踪客户的资金流向,将短期游资变成长期存款。再次,充分利用我分理处现有的宣传方式,例如短信营销、宣传标语等传达我所吸收存款的信息,吸引客户主动上门。
其次,“稳得住”,稳得住的关键是将本所的现有存款牢牢留住。一季度是银行挖转存款的`旺季,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必定异常激烈,我分理处现有的存款也面临被他行挖转的风险。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一季度我分理处共计有数百万的定期存款将要到期,能否留住这一部分资金对我们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借鉴年营销的成功经验,采取主动联系即将到期客户、向客户赠送营销礼品等方式,至少稳定该笔资金的50%。
再次,保本理财是存款和理财双向计算的产品,时间短周转快利率高,可以吸引一部分对资金流动性要求较高的客户。柜面和网点营销人员可以加大保本型理财产品的销售,作为存款的有益补充,也可起到推动网点存款增长的目的。
二、结合网点特点,大力拓展商友卡,增加发卡量。以点带面,以卡引存,带动业务全面发展。
分理处地处市区繁华地段,交通便利商户林立,每一家商户都是可挖掘的商友卡潜在客户。以新增商友卡为媒介,可以吸引商户货款增加网点存款,带动中小商户转账pos新增工作,同时还可向商户推销信用卡,一举多得。目前我网点主要跟进的项目是女人城的商友卡商户拓展工作,具体工作从年11月份开始进行商户摸底宣传,年是我网点商友卡新增发卡的重要客户群,在来年由网点负责人牵头、客户经理负责进一步加大力度跟进,改变以往业务拓展单一、被动的局面。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9
运营管理,又称运行管理、营运管理或作业管理,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生产作业的产物。企业通过实施运营管理,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控制操作风险。因此在工业化时代,学者与企业管理者开始对运营管理日益重视,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论。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服务业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运营管理在电信、电力、银行、保险等服务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服务业通过实施工厂式的集中作业模式,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点多面广、分散式运作模式,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
一、运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早期的运营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生产企业,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劳动成本。工业革命后,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均对生产领域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早期代表性的运营管理理论主要有科学管理理论、流水线生产理论和及时制生产理论等。
(一)科学管理理论――运营管理理论的诞生
1776年亚当?斯密在出版的《国富论》中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阐述了劳动分工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增进国民财富的巨大作用,标志着运营管理理论的萌芽。但《国富论》主要研究的还是经济学理论,重点阐述了通过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对管理理论还缺乏系统研究。
运营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是源自泰勒等人对生产活动的研究总结而形成的《科学管理原理》。上世纪初弗雷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Taylor)创建的科学管理理论给生产运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他通过对工作方法的观测、分析和改进以及运用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生产率,取得明显成效。泰勒还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是标准化或规范化管理的创始人。
(二)流水线生产理论――运营管理理论的重大革新
泰勒之后,大量学者和管理人员投入到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来,其中最重要的是亨利?福特1913年提出的流水线生产理论,是运营管理理论的首次重大革新。福特公司在汽车制造中应用流水装配线进行生产,流水线生产以标准化、简单化、专业化为目标,力求实现劳动机械化,促进更细的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成本,成为大批量生产的一种有效方式,直接促成了美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的崛起,更使的福特公司一举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
(三)人际关系说――运营管理理论的内涵扩充
美国管理学家梅奥(Mayo)在1933年将自己从1924~1932年主持进行的“霍桑实验”结果以《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为书名发表,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人际关系学说作为泰勒管理思想的重要补充,其基本观点是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泰勒所认为的只关心经济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利益只是次要因素,真正决定工人工作积极性的是社会交往、他人认可以及归属某一社会群体等社会心理因素。因此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个人和社会作用的发挥,尊重工人比只靠增加工资更能发挥工人的积极性,组织和社会对员工的关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条件。人际关系学说大大推动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使管理重心开始由物转向人,开始重视人的激励问题。激励理论广泛用于企业生产活动之中,成为发挥员工创造性、主动性和提高生产率的源泉。
(四)运筹、及时制等相关理论――运营管理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二战后,运筹学的优化方法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为运营管理提供了许多定量分析的工具,其中代表性的有爱德华?柏曼(Edward Bowman),罗伯特?法特(Robert Fetter)出版的《生产与作业管理分析》(1957年),伯法(Belffa)出版的《现代生产管理》(1961年)。他们都注意到生产运营作为一个系统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排队论、仿真、线性规划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运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开始应用于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人员可根据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MRP进一步扩展为制造资源计划即MRPⅡ,其应用范围扩大到销售部门和财务管理,统一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在MRPⅡ基础上,把办公自动化、后勤、设备维护、过程控制、数据采集和电子通信等结合起来,实现了更广泛的管理信息集成,向更高层次的企业需求计划(ERP)方向发展。
进入上世纪80年代,自动化技术和及时制生产(JIT)引领了运营管理的革命。JIT是一种彻底追求生产的合理性、高效性,能够灵活多样的适合各种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方式,用最少库存生产最适当数量的产品,实现零缺陷生产。一些工厂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集散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等,促进了运营管理向系统集成与高效敏捷方向发展。上世纪9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QM)开始得到普及。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系列标准在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认证方面发挥出重大作用,对全球化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面质量管理已经风靡全球,成为运营管理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二、运营管理理论在银行业的应用
随着以银行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断兴起,运营管理理论不再只局限于生产领域运用,而是广泛应用在服务领域,运营工业化、流程化成为银行业的发展方向,主要代表理论有流程再造理论、精益运营理论、共享服务理论等。
(一)流程再造理论――打造流程银行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理论最早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于1990年在《再造:不是自动化,而是彻底放弃》一书中提出,并很快引入西方工业企业管理领域。此后哈默和美国企业管理咨询专家詹姆斯?钱皮在1993年合著的《企业再造》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经典定义:对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以取得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的显著性改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从聚焦任务转向聚焦流程,是管理理论的一大飞跃,在整个管理学界引起了巨大震动。
美国学者保罗?艾伦将流程再造理念引入银行业,提出了流程银行再造的概念:银行为了取得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绩效方面显著性的改变,以流程为核心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上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业为应对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化的挑战以及适应竞争环境的巨大变化,开始对自身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展开深入研究和改造,从根本上提升服务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主要业绩指标都得到明显提升。
(二)精益运营理论――改进服务质量
精益运营(Lean Operation)理论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发明的精益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以及时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并行作业、充分协作的团队工作方式和集成的供应链关系管理为特征。上世纪90年代,在制造业广泛应用精益生产方法之后,美国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其他领域,金融服务业更是广泛应用精益运营的思想。通过实施精益运营,以最少的投入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并且能适应客户需求而不断变化。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增强灵活性、提高服务质量、实现零缺陷等手段来确保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1998年,麦肯锡咨询师安东尼?R?葛兰德等人发表《第一国民丰田》的研究报告,指出银行业在很多领域中确实与制造业有共同特征,如银行信用审批中心、呼叫中心应用精益生产理念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运维计划的标准化可实现基于机器的作业如支票整理上的很大改进等。
(三)共享服务理论――实现规模运营
共享服务是“内部外包”的一种形式,能使组织通过在公司创建执行特定服务的内部独立实体来实现规模经济。典型的共享服务行动利用企业级应用和其他技术发展,使公司能够进一步取得在诸如财务、会计、采购、IT和人力资源等流程上的质量改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影像技术、工作流技术和OCR识别技术在银行得到广泛应用,为银行实施集约化运营和共享服务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汇丰银行自1996年开始先后在海德拉巴、班加罗尔、广州、上海和吉隆坡成立5个环球服务中心,负责全球清算、会计处理、外汇单证处理、数据资料处理、账务处理等,并延伸到按揭、信用卡、付款、投资产品及零售银行等业务。花旗银行建立多家全球交易服务中心(Global Transaction Service简称GTS),其目标是构建功能及规模灵活可变的业务数据集成中心,为全球各地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四)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减少运营缺陷
六西格玛(6σ)的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源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在通用电气和其他领先企业中得到发展。西格玛即希腊字母σ的译音,是一个统计学的单位,表示与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企业也可以用西格玛的级别来衡量流程管理方面的表现。6σ即要求产品合格率达到99.99966%,次品率不超过百万分之3.4,称之为六西格玛。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六西格玛作为实现业务流程改进的有效方法,在制造业以及金融服务业中应用日益广泛。六西格玛管理是由组织发起的对制造、服务和管理过程进行新的创造,由此在减少缺陷和缩短产品周期方面得到持续的、大幅度的提高。它是一种能够严格、集中和高效地改善企业流程管理质量的实施原则和技术。
银行业通过尝试引入六西格玛管理,以改进运营和服务质量,取得了较好效果。1997年,花旗银行在业务运营中引入六西格玛方法,以实现缺陷率降低和周期缩短,每月回拨次数从8000次降低到1000次,外部回拨率降低了85%,信贷处理时间缩短了50%,信贷决策周期缩短了67%。20xx年,美国银行启动了六西格玛管理,运营服务质量开始逐步提升,20xx年底客户满意度提高了25%,账务维护需求响应周期从3天降低到10分钟以内,抵押贷款从申请到结束的周期减少了15天。
三、运营管理理论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实践及未来发展方向
欧美银行一般都设有专门的`运营管理部门,采用事业部的形式,独立于各个业务条线和各级机构之外,集中提供全行性的运营服务。而我国传统的银行体制中部门银行色彩浓厚,机构层级众多,一般不设立运营管理部门,运营服务职能主要由基层机构承担。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监管要求和客户服务诉求的提升以及运营风险管控难度的加大,传统的分散式运营模式弊端不断显现,建立现代化的运营模式成为我国众多商业银行的选择。
(一)我国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股份制银行一般采取总行――分行――支行的三级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少,管辖范围小,因此运营模式改革启动较早,如民生银行早在20xx年就建立了3个区域后台处理中心,进行票据、单证处理和清算集中运营,实现了一定规模的集中化、工作流程重新指派和IT平台升级,有力地支持了后来开始的事业部制改革。光大银行也通过技术手段实施前后台有效分离,实现了全行后台业务的集中运营与管理。
而国有大型银行一般采取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网点的五级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多,管辖范围广,改革难度更大。但后来也陆续开展运营改革,在总、分行成立专门的运营管理部门,集中负责业务运营管理。如工商银行于20xx年在二级分行及以上机构成立专门的运行管理部,负责设计和管理全行业务运行流程,构建全行专业化、集约化运行管理体系和业务运营平台,并率先启动运营改革,形成“网点全面受理、后台集中处理、风险集中控制”的全新运营格局。建设银行也于20xx年开始会计运营体制改革,成立营运管理部,20xx年启动前后台分离项目改革,并分别在武汉和成都成立全国性的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农业银行运营改革起步稍晚,20xx年成立运营管理部,统一管理全行营业性、交易性业务及相应的后台业务,20xx年将“集中作业、集中授权、集中监控”为重点的运营改革列为该行“一号工程”,力求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具有农业银行特色的现代运营管理体系。见表1。
(二)商业银行运营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国内商业银行的运营管理实践来看,一般是为实现“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将传统会计结算部门及分散在各产品部门负责的运营职能剥离,成立专门的运营管理部门,对全行公共性操作系统、制度和流程实施改造,负责后台业务集中处理、风险集中控制等工作。与国际银行负责各类业务的生产运营以及风险管理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还是从事狭义上的运营管理。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与变革,以及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加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和运营体制还将继续变革,逐步打破过去部门银行体制的界限,建立适应新形势的商业银行竞争与管理需要的运营模式。
一是由狭义运营转变为广义运营。运营职能逐步拓展,由目前负责全行公共性业务处理拓展至包括单证业务、票据业务、银行卡业务、托管业务、信贷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全行各类业务的集中处理,以及客户呼叫服务、技术设备维护、网点业务管理等职能,统一负责全行各类产品、业务的风险监控,并设立首席运营官、运营总监等高级运营管理人员,统一负责全行的运营管理,与营销、财务一并成为银行的三大主要职能。
二是运营集约化程度更高。借助网络传输技术、工作流和影像技术,在更高层面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由目前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层面设立的运营中心,转变为在全国甚至全球性的运营中心,形成独立的工厂式、流程化作业和监控模式,按照比较优势最有效率地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集约化程度更高,运营规模优势更为明显,服务能力更强,从“被动式服务”发展为“主动式管理”。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10
一、风险导向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运用分析
(一)风险导向审计是银行内部审计必然选择
1、风险导向审计适应银行发展需求,满足银行内部审计要求
银行是国民经济命脉,银行高负债率、业务经营和融通资金基本属性决定它具有不稳定、高风险和负外部性。这“三性”决定了银行的发展对外部制度环境极具高度依赖性。银行经营环境的复杂性、控制经营风险的迫切性都需要银行一定要创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独立的内部审计系统,以强化内部审计来监督制度执行和进行风险控制。不过,银行业务量大、资金往来频繁,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审计,审计资源供需矛盾都较为突出,审计资源短缺。在信息体系条件下,详查法不是不可行,但显然并不经济,所以,一定要探索科学、高效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全面评估风险为根本,从关键风险点着手,对风险较高的业务和内容加强审计力度,追加审计程序,拓展审计范畴。能更好的顺应银行发展要求,满足银行内部审计需要。
2、风险导向审计采用信息化发展模式,完成银行内部审计运行
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及银行对风险控制要求需要新的审计方法,同时也为新审计方法运用提供条件。一是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难点之一是如何建立审计对象信息数据库,而银行有良好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银行信息技术起步早发展快,其较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与程序为数据采集奠定了基础,为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被审银行资产质量、负债状况、结算业务操作及内部控制等提供了技术支持。二是商业银行有较为科学规范的风险管理模式和较成熟的风险管理经验。商业银行风险识别、评估与认定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相关经验,使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运用成为可能。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具体运用
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目前主要从净化银行经营环境和强化内部管理与控制来进行,因此,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对商业银行进行审计时,应结合商业银行特征,注重银行环境调查、内部控制测试结果及被审银行整体背景分析与评价。
1、评价商业银行外部环境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金融风险主要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战略风险等。因此,商业银行外部环境是个涉及面很广的宏观概念,在评价商业银行重大错报风险时,应主要分析以下外部影响因素:政治、法律环境;国内、国外经济金融形势;货币政策目标、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及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等。
2、评价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环境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注重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全方位评价,将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在评价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环境时,除相应的程序控制、风险控制等内部控制外,还应关注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与理念、组织结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者素质及其风险偏好、政策和过程等方面。
3、以银行经营风险大小为依据,科学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我国金融风险产生具有地域性,因此,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金融高风险区和案件频发区应作为审计的重点单位。在组织审计实施时,也应该根据各项金融业务的风险大小来确定审计的内容和重点。目前审计内容重点是贷款业务、票据业务和创新业务。对创新业务要重点检查创新业务本身设计是否合理,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风险防范措施是否有效,有无打着创新的名义从事违规经营。审计部门在确认风险程度时应关注风险的可能性、损失程度、损失频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和归一化处理,以便确定风险优先级。
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控制测试又称符合性或遵循性测验。其关键工作有两层面,一是检查是否创建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怎样设计;二是测试内部控制制度可否能贯彻执行,其遵循性、有效性怎样。实际性测试关键是对账簿、报表所体现经济业务和事项采取审计。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在新风险准则中指出,不管内部控制可否有效,均要对各类交易、主要账户余额和关键披露采取详细审计。所以,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根本性测试仍不可缺少。
5、加强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是在审计报告发出后,内部审计人员仍要对报告中所涉及审计结果和建议进行跟踪,以审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可否采用风险防范和控制策略。为便于银行管理层理解审计部门工作,确保审计建议有效落实,后续审计定要有具体、详细的.跟踪记录。跟踪记录要涵盖审计结果和建议、责任人、截止到目前采用纠正措施、未纠正原因和计划采取策略等内容,在坚持风险导向和成本效益原则根本上开拓后续审计项目深度和广度。
(三)商业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简要介绍
商业银行不管是通过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的还是没通过改革也没上市的,都成为具有或大或小市值的金融机构,其取得成绩有目共睹。在业绩不断提升的同时,商业银行还特别注重加强对经营风险的控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系,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执行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损失和案件的发生。
1、按照银行既定目标全面评估风险
商业银行一直把可持续公司价值增长和卓越股东回报作为企业经营重点目标。全行制定一切经营策略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均要求和此目标相吻合。所以,商业银行在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内部审计时,内部审计人员均将以此目标为根本,充分掌握本单位经营目标实施进程中有关风险因素,涵盖企业文化、内部控制系统、交易体系和信息体系等,在综合剖析后,将极具代表性的风险因素整理归档,形成规范化数据库。
2、确认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判断剩余风险
商业银行在实行内部审计时,需在充分鉴别风险根本上,测验本单位目前风险管理对策和程序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具体来讲,商业银行每年均要根据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评价,在这一进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会依据银行业务不同层次实行分类评价,涵盖公司层面、业务流程层面及信息系统层面等。以流程层面评价为例,内部审计人员会对银行所有业务流程管理采取全面测验,通过非现场抽样、现场检查等方式对流程管理实行穿行和控制测验,以此确保流程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并确保哪些风险在现有控制框架下不能得到防范和控制,即确定剩余风险。进而作出选择可否接受风险,并确定风险优先级。
3、制定详细合理的风险审计计划
商业银行应制定完善合理的风险审计计划。涵盖年度审计计划、项目审计计划及审计方案三个层面。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并以此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确保审计工作按时顺利达成。
4、注重审计过程中的沟通和后续审计工作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关键由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达成。不管是在日常工作还是项目审计进程中,审计人员均要注意和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和交流。例如:定期召开交流会议并且共同协作审计工作等。特别是在审计进程中,审计人员要就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部门进行协商,并指出对应策略。在审计报告发出前征求被审计单位建议,在审计项目结束后,内部审计部门还要坚持对报告中所涉及的审计结果和建议采取跟踪,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落实整改有关风险防范策略,不断开拓后续审计项目深度。
二、风险导向审计需密切联系实际并不断进行完善
(一)因地制宜、不断发展,让审计方法运用和审计环境相适应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审计新观念,但任何办法都有其特殊性,任何方法使用也均有其必备条件,定要遵照实事求是原则,依据不同对象和审计环境选用不同审计办法,依不同审计层面和目标选用不同审计办法。假如由于各种原因,银行信息资料库很难创建,其错报风险难以评价,则审计人员应更多的采用审阅法、复核法等传统查账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不可一蹴而就,其应用定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因人而异,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素质、阅历、判断力、偏好等均将直接影响审计方法的运用。银行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但要求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审计知识,并且需要审计人员熟悉管理知识、精通金融业务、具备审计人员特殊的敏锐性和判断力。所以,审计人员定要不断更新知识、扩展知识面。在实际工作中,要采取后续教育不断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潜质。采取审计实践提升审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除此之外,还定要强化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预防道德风险,逐渐创建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的内部审计团队。
(三)不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强化非现场审计
随审计技术不断发展,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强化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审计部门要创建和完善公用审计信息平台,采取现代审计信息处理体系对大量审计信息实行及时收集、处理、分析和反馈,逐渐实现和业务部门审计接口对接,实现从业务部门直接提取数据实行审计,将风险点、风险面实时通报给各分支机构,进而达到实时监控目标。采取强化非现场审计途径,让现场审计有的放矢,缩短现场审计时间,进而达到节约审计资本,加强风险预警潜质目的。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11
针对银行当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制定了新一年档案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在认真学习《档案法》和《档案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按照上级行要求,把建立和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当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认真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分行特点,从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到档案的保管、查询、移交、保密、安全、统计、鉴定、销毁、接收、利用等各个方面都建立比较系统完善的制度。从收藏、借阅、利用,到保管接交,都统一实行严格的登记签制度,有效杜绝丢失、泄密、损毁等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二、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在不断建立完善档案设施和管理制度的同时,集中精力抓好业务基础建设,通过强调、检查和督导落实,使全行每个单位的档案用房、安全设施、档案装具等管理设备不断完善。注重抓好文件的归档收集,特别是对积存文件中一些应归档而未归档的.重要文件,进行了再收集,使档案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并将按照正规库房标准配备相应设施,以确保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确保档案实体的安全。
三、进一步提高档案保密意识
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学习各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及文件,提高对新时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有关泄密事件的情况通报,用铁的事实教育干部职工。进一步加强各行工作的投入,提高人防、技防的实际水平;加强计算机安全工作,密码定期更换;加强密级文件管理;建立行长负责制,实行保密事故一票否决制,确保全辖无泄密事故。
四、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创新能力
我们要将档案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去研究各类新业务所形成档案的管理问题,实实在在的将档案管理工作与业务发展有效结合,保证档案工作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提高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创新能力。
【银行运营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计划10-18
银行运营工作总结11-13
银行运营中心工作总结12-19
银行运营工作总结范文05-24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总结05-15
运营部门工作计划12-06
淘宝运营工作计划09-20
银行运营主管工作总结经典[13篇]10-24
(通用)银行运营工作总结13篇12-16